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深山 shēn shān
与山外距离远的、人不常到的山岭。《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老梟, 大江 以南叫作‘猫头鴟’, 大江 以北叫作‘夜猫子’,深山里面,随处都有。”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在山里住过的人都懂得,山区里有深山、浅山、丘陵地带之分。” ——《漢語大詞典》
大小 dà xiǎo
(1).大与小;大或小。《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审棺椁之薄厚,塋丘垄之大小。”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然臣愚,窃以为官有崇卑,则称有难易;任有大小,则责有重轻。”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序》:“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和他感动力的大小,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
(2).指尊卑或长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后汉书·度尚传》:“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
(3).谓大小的程度。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 张大爷 道:‘你服长短倒对了,鞋子的大小对不对?’”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同志三》:“黑洞洞的,一点也看不见,四处一摸,有小半间房子大小。”
(4).偏指大或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们大小,读了五六年书,一个送礼的贴子还叫个老子求面下情的央及人写。”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大小,本是对大小多少的估量之词,这里引申指一般情况。” ——《漢語大詞典》
(2).指尊卑或长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后汉书·度尚传》:“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
(3).谓大小的程度。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 张大爷 道:‘你服长短倒对了,鞋子的大小对不对?’”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同志三》:“黑洞洞的,一点也看不见,四处一摸,有小半间房子大小。”
(4).偏指大或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们大小,读了五六年书,一个送礼的贴子还叫个老子求面下情的央及人写。”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大小,本是对大小多少的估量之词,这里引申指一般情况。”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嶙峋 lín xún
(1).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迭幽深。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遂登 天台 望,众壑皆嶙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断,两壁崭然,相去可寻丈,下视嶙峋千仞。”
(2).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 宋 李纲 《登钟山谒宝公塔》诗:“我登 钟山 顶,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坞口石峯东峙,嶙峋飞舞。”
(3).形容人体瘦削露骨。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病入膏肓岂易甦,嶙峋虎骨起长吁。”
(4).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鬱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转怒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太史敦尚风义,气节嶙峋。”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银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 宋 李纲 《登钟山谒宝公塔》诗:“我登 钟山 顶,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坞口石峯东峙,嶙峋飞舞。”
(3).形容人体瘦削露骨。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病入膏肓岂易甦,嶙峋虎骨起长吁。”
(4).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鬱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转怒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太史敦尚风义,气节嶙峋。”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银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漢語大詞典》
千年 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滑 huá《國語辭典》
滑 [ huá ]
形- 顺溜、不凝滞。如:「光滑」。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 狡诈、虚浮不实在。如:「滑头」。《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汉·王充《论衡·正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
-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溜动。如:「滑冰」、「滑雪」、「滑了一跤」。
- 姓。如汉代有滑典。
滑 [ gǔ ]
- 参见「滑稽 」条。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荒僻 huāng pì
(1).荒凉偏僻。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大抵 岭 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似这般荒僻的山门。”《老残游记》第八回:“大约这荒僻山径,不会有强盗,虽走晚些,到也不怕他。”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北京 南城本来荒僻,我从他那里回家到东城,路却不少。”
(2).放纵怪僻。《旧唐书·裴度传》:“时骄主荒僻,辅首庸才,制置非宜,致其復乱。”《旧唐书·李德裕传》:“ 敬宗 荒僻日甚,游幸无恆,疏远贤能,昵比羣小。”
(3).学业荒疏,见识不广。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士当斯时,苟伏处里门,大率荒僻固陋,不为当世齿。” ——《漢語大詞典》
(2).放纵怪僻。《旧唐书·裴度传》:“时骄主荒僻,辅首庸才,制置非宜,致其復乱。”《旧唐书·李德裕传》:“ 敬宗 荒僻日甚,游幸无恆,疏远贤能,昵比羣小。”
(3).学业荒疏,见识不广。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士当斯时,苟伏处里门,大率荒僻固陋,不为当世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