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苏卿啮毡心壮烈,王恭披氅身毰毸。

岑安卿元代〕《元正二日喜雪走笔示诸侄

天花夜逐东风来,千山万山白皑皑。三阳献瑞后土泽,六出呈巧冯夷裁。

漫空冥冥柳絮起,匝地漠漠梨花开。玉龙群飞银海涌,缟鹤万舞琼林摧。

广寒羽衣离素阙,姑射仙子升瑶台。苏卿啮毡心壮烈,王恭披氅身毰毸。

山阴返棹迷处所,东郭破履行徘徊。悬弧鹅鸣误击柝,灞桥驴冻疑衔枚。

山僧有时闻折竹,野客无处寻真梅。枯枝点缀生蓓蕾,宿麦盖覆埋根荄。

气凌市井贵白堕,光粲城郭无黄埃。翰林石鼎月团片,太尉金帐羊羔醅。

重裀群饮绣帷底,一蓑独钓寒江隈。谁怜高士僵欲死,坐觉大地春先回。

欧公白战不持铁,效颦自愧非其材。寒窗一笑呵冻笔,谁能为我贻琼瑰。

东皇夜驾云车来,缟衣两盖光皑皑。平明散作万花落,幻出天巧非人裁。

初疑蜚廉怒驱海,倒捲万叠银山摧。又疑中秋十五夜,月色冷浸玻瓈台。

恍如天女乘白鹤,曼陀落手轻毰毸。又如杨花傍帘幕,垂垂欲下还徘徊。

鸟飞无影人迹灭,瘦马僵缩难加枚。晓云无路空有梦,暗香不度终非梅。

色欺山矾玉屑蕊,冻屈庭草黄金荄。寒威透肌起圆粟,冷艳夺目无纤埃。

呵冰濡我紫毫笔,煖汤热我真珠醅。梁园胜赏犹想像,缤纷不辨隩与隈。

邹枚司马不可见,妍辞秘思堪抽回。谢公作赋千载后,只今谁复摅奇材。

我言诸子毋自缩,荆山俯拾皆玫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苏卿壮烈毰毸

苏卿(蘇卿)sū qīng
指 苏武 。 武 字 子卿 ,故称。 唐 李商隐 《茂陵》诗:“谁料 苏卿 老归国, 茂陵 松柏雨萧萧。” 宋 文天祥 《题〈苏武忠节图〉》诗之一:“ 苏卿 更有归时国,老相兼无去后家。” 清 陈维嵩 《大江乘·闻雁》词:“不如北去,怕 苏卿 雪窖将老。”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三:“一梦 扬州 怜 杜牧 ,廿年辛苦忆 苏卿 。”  ——《漢語大詞典》
啮 ( 嚙 ) niè
啮 [ niè ]
     ◎ 咬:~齿动物。虫咬鼠~。~合(a.牙齿咬紧;b.像牙齿那样咬紧,如“齿轮~~得很好”)。
毡 ( 氈 ) zhān《國語辭典》
  1. 「毡 」的异体字。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壮烈(壯烈)zhuàng liè
(1).豪壮激越。《后汉书·袁绍传》:“ 配 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旧唐书·黄巢传》:“ 河中 节度使 王重荣 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巴金 《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2).壮盛。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壮烈,方进为於圣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尽於山林。”
(3).谓功业。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恭 gōng《國語辭典》

恭 [ gōng ]

  1. 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2. 遵行、奉行。《三國志·卷五五·吳書·黃蓋傳》:「初皆怖威,夙夜恭職。」
  3. 稱讚。如:「恭維」。
  1. 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如:「打恭作揖」。《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
  2. 姓。如晉代有恭播。
  1. 謙和。如:「恭敬」、「謙恭有禮」。
  1. 敬肅。如:「恭送」、「洗耳恭聽」、「恭候大駕」。
披 pī《國語辭典》

披 [ pī ]

  1.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2. 打开、翻开。如:「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3.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4.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5. 分散、散开。如:「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披 [ ​pēi ]

  1. (一)​之又音。
氅 chǎng《國語辭典》

氅 [ chǎng ]

  1. 用鸟毛编成的外套、大衣。如:「大氅」、「羽氅」。《红楼梦·第五二回》:「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他罢。」
  2. 用鸟毛编成的旌旗。《新唐书·卷二三·仪卫志上》:「第一行,长戟,六色氅,领军卫赤氅,威卫青氅、黑氅。」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1.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6.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1.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1. 參見「身毒 」條。
毰毸 péi sāi
(1).鸟羽张开貌。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仰天大笑缨索絶,毰毸斗大盘高城。”
(2).披拂貌。 宋 曾巩 《不饮酒》:“况从多病久衰耗,自顾白髮垂毰毸。” 元 沈禧 《一枝花》套曲:“锦毰毸人跨凤侣,金蹀躞马骤龙驹。” 清 钮琇 《觚賸·神僧》:“出遇一僧,毰毸披髮,覆被肩面。”
(3).飞舞貌。 宋 王安石 《集禧观池上咏野鹅》:“池上野鹅无数好,晴天镜里雪毰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