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玄泣血书于贤良坊寓舍。
欧阳龙生〔元代〕《沁园春 玄旦日先君冀郡公作此示勉敬跋于后》
玄子来前,还忆汝,今朝初度时。是吾家几世,书香阀阅,我翁畴昔,心地坦夷。宅相伊何,泛红老子,汝母慈仁有儿。如今恨,倚门人去,和胆为谁。丈夫七十何为。算三十功名已是迟。要经天纬地,拓开实用,嘲风弄月,省可虚词。我亦平生,卮言徒费,犹酌檐花向九疑。团*好,待老吾泉石,留汝钟彝。贫,性亦疏散,房中惟有一败箧,以绳约之,箧中无所有,又以纸外护之甚严,暇日时复展玩。明年戊申,不幸先公弃捐,自是见辄呜咽,殆不忍观。皇庆壬子,玄免先公丧,又二年矣。先公在时,所定谢氏,岁久不克成婚。继妣长沙郡君,谋为玄毕婚姻,而玄方游湘中。继妣老妮启玄箧,取故衣浣濯补纫,以俟新婚。老妮目不知书,箧中文字,亦为所持去,此词亦在焉。玄归而求之,竟失其所,遍索十数日,无得,深自刻责,以为不能宝藏先人之训,遂为此生抱恨之大端。每至劬劳之日,则泣而识之,如是二十五年,屡尝之先公,冀阴相之,庶几复见此词,以无负付嘱之意。延佑乙卯以来,玄侥幸科第,历官中外,至元元年乙亥,叨恩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先公赠翰林直学士亚中大夫轻车都尉,追封渤海郡侯。寻蒙奎章近臣奏请,有旨申词臣,制碑以赐。玄感激之余,付书还家,嘱舍弟信翁,先白於弥。告祭之日,诸昆弟子侄咸集中堂,侄进老前曰,昨日偶治故书,得先祖手泽一纸,食殆半,乃寿八翁沁园春也。兄弟相视,大惊曰,此汝叔平时偏求而不得者,汝何得此。众取视之,果然,即付书报玄京师。二年丙子夏,谒告南归立碑。甫抵舍,侄即以词见遗。玄奉词涕泣,如隋珠和壁,去而复还,自计生平可喜之事,未有过此,呜呼异哉。词所谓宅相伊何,泛红老子者,谓外大父临贺府判理齐李公也。倚门人去,和胆为谁者,是岁免先夫人丧也。嘲风弄月,省可虚词者,玄少作颇患多,故先公以实学之也。犹酌檐花向九疑者,先公分教春陵时将之官也。虽然,玄之至喜者,以此词之失而骤得,则先公若有阴相之也,他日或可伯鲁授简之责也。其至惧者,则以先公期待之意如彼,而玄之疏文学所成就若此,其何以伯符不克负荷之讥乎。装既完,踪迹所至,必携以自随。三年丁丑,以侍讲学士召入京,戊寅春,以二品恩例申请,夏五月,进赠中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冀郡公。先妣追封冀郡夫人。六月甲申祭礼毕,因出此卷,再写善本,并致感云。男玄泣血书于贤良坊寓舍。圭齐文集卷十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男 nán《國語辭典》
男 [ nán ]
名- 男人,與「女」相對。《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兒子。如:「長男」。《左傳·哀公三年》:「南氏生男,則以告於君與大夫而立之。」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 兒子在父母前的自稱。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 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最末一等,即男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姓。如明代有男斌。
玄 xuán《國語辭典》
玄 [ xuán ]
形- 黑色的。如:「玄狐」。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宋·蘇軾〈後赤壁賦〉:「玄裳縞衣,戛然長鳴。」
- 深遠奧妙的。如:「玄妙」、「玄理」、「玄機」。《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虛偽、不可靠的。如:「玄虛」、「這話太玄了,不要相信。」
- 天。《文選·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玄,思所以為虔。」
- 指魏晉玄學。參見「玄學 」條。
- 姓。如漢代有玄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泣血 qì xuè
(1).无声痛哭,泪如血涌。一说,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宋 欧阳修 《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某叩头泣血,罪逆哀苦,无所告诉。”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泣血陈辞,不知所云。”
(2).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漢語大詞典》
(2).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動-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贤良(賢良)xián liáng
(1).有德行才能。《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説咧,你姐儿俩还这么贤良呢!” 草明 《乘风破浪》二十:“只因这位雍容大度的贤良的妻子的一句话,使 宋紫峰 进退两难。”
(2).有德行才能的人。《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贾公彦 疏:“二曰友行以尊贤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贤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黄金台》:“百里贤良聚,千秋霸业开。”
(3).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推举文学之士充选。亦为“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的简称。 汉武帝 《贤良诏》:“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贤良》:“ 汉 唐 逮 宋 ,取士之制,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六科,谓之制举,亦曰大科,通谓之贤良。其制盖自 汉文帝 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袭门荫,应中贤良科举。” ——《漢語大詞典》
(2).有德行才能的人。《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贾公彦 疏:“二曰友行以尊贤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贤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黄金台》:“百里贤良聚,千秋霸业开。”
(3).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推举文学之士充选。亦为“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的简称。 汉武帝 《贤良诏》:“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贤良》:“ 汉 唐 逮 宋 ,取士之制,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六科,谓之制举,亦曰大科,通谓之贤良。其制盖自 汉文帝 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袭门荫,应中贤良科举。” ——《漢語大詞典》
坊 fāng/fáng《國語辭典》
坊 [ fāng ]
名- 街道、里巷。多用作街巷名。如:「街坊」。《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昭成子孙传》:「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余家,置之城东汝水之侧,名曰归义坊。」唐·白居易〈寄张十八〉诗:「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 泛指市区中的商店。
- 较小规模的工作场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酒坊」。
- 纪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观的建筑物。如:「牌坊」、「忠孝坊」、「贞节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滇游日记十二》:「山门内有古坊,曰云隐寺。」
坊 [ fáng ]
名- 堤坊。《礼记·经解》:「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 防范、防止。《礼记·坊记》:「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同「防 」。
寓舍 yù shè
住所。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松江 将 董用和 在京师时,其寓舍与 于侍郎 谦 相对。” 清 谭献 《复堂词录》序:“ 光绪 八年九月, 谭献 书於 安庆 樅阳门 内寓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