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载斫为深杯,长河酿酒斟酌之。
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
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来报今重阳。
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
敛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
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屋。
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
凌晨未盥三两卮,旋酌连斟折栏菊。
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愁肠解结干万重,高谈几笑吟秋风。
遥望无何风色好,飘飘渐远尘寰中。
渊明笑问斥逐事,谪仙遥指华胥宫。
华胥咫尺尚未及,人间万事纷纷空。
一器才空开一器,宿酲未解人先醉。
携棋挈榼近花前,折花顾影聊相戏。
生平岂无同道徒,海角天涯我遐弃。
我爱南村农丈人,山溪幽隐潜修真。
老病尤耽黑甜味,古风清远途犹迍。
喧嚣避遁岩路僻,幽闲放旷云泉滨。
旋舂新黍爨香(饣卞),一樽浊酒呼予频。
欣然命驾匆匆去,漠漠霜天行古路。
穿村迤逦入中门,老幼仓忙不宁处。
丈人迎立尾杯寒,老母自供山果醋。
扶携齐唱雅声清,酬酢温语如甘澍。
谓予绿鬓犹可需,谢渠黄发勤相谕。
随分穷秋摇酒卮,席边篱畔花无数。
巨觥深斝新词催,闲诗古语玄关开。
开杯属酒谢予意,村家不弃来相陪。
适遇今年东鄙阜,黍稷馨香栖畎亩。
相进斗酒不浃旬,爱君萧散真良友。
我酬一语白丈人,解译羁愁感黄耇。
请君举盏无言他,与君却唱醉义歌。
风云不与世荣别,石火又异人生何。
荣利傥来岂苟得,穷通夙定徒奔波。
梁冀跋扈德何在,仲尼削迹名终多。
古来此事元如是,毕竟思量何怪此。
争如终日且开樽,驾酒乘杯醉乡里。
醉中佳趣欲告君,至乐无形难说似。
泰山载斫为深杯,长河酿酒斟酌之。
迷人愁客世无数,呼来稻耳充罚卮。
一杯愁思初消铄,两盏迷魂成勿药。
尔后连浇三五卮,干愁万恨风蓬落。
胸中渐得春气和,腮边不觉衰颜却。
四时为驭驰太虚,二曜为轮辗空廓。
须吏纵辔入无何,自然汝我融真乐。
陶陶一任玉山颓,藉地为茵天作幕。
丈人我语真非真,真兮此外何足云。
丈人我语君听否?听则利名何足有。
问君何事从劬劳,此何为卑彼岂高。
蜃楼日出寻变灭,云峰风起难坚牢。
芥纳须弥亦闲事,谁知大海吞鸿毛。
梦里蝴蝶勿云假,庄周觉亦非真者。
以指喻指指成虚,马喻马兮马非马。
天地犹一马,万物一指同。
胡为一指分彼此,胡为一马奔西东。
人之富贵我富贵,我之贫困非予穷。
三界唯心更无物,世中物我成融通。
君不见千年之松化仙客,节妇登山身变石。
木魂石质既我同,有情于我何瑕隙。
自料吾身非我身,电光兴废重相隔。
农丈人,干头万绪几时休,
举觞酩酊忘形迹。
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来报今重阳。
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
敛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
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屋。
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
凌晨未盥三两卮,旋酌连斟折栏菊。
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愁肠解结干万重,高谈几笑吟秋风。
遥望无何风色好,飘飘渐远尘寰中。
渊明笑问斥逐事,谪仙遥指华胥宫。
华胥咫尺尚未及,人间万事纷纷空。
一器才空开一器,宿酲未解人先醉。
携棋挈榼近花前,折花顾影聊相戏。
生平岂无同道徒,海角天涯我遐弃。
我爱南村农丈人,山溪幽隐潜修真。
老病尤耽黑甜味,古风清远途犹迍。
喧嚣避遁岩路僻,幽闲放旷云泉滨。
旋舂新黍爨香(饣卞),一樽浊酒呼予频。
欣然命驾匆匆去,漠漠霜天行古路。
穿村迤逦入中门,老幼仓忙不宁处。
丈人迎立尾杯寒,老母自供山果醋。
扶携齐唱雅声清,酬酢温语如甘澍。
谓予绿鬓犹可需,谢渠黄发勤相谕。
随分穷秋摇酒卮,席边篱畔花无数。
巨觥深斝新词催,闲诗古语玄关开。
开杯属酒谢予意,村家不弃来相陪。
适遇今年东鄙阜,黍稷馨香栖畎亩。
相进斗酒不浃旬,爱君萧散真良友。
我酬一语白丈人,解译羁愁感黄耇。
请君举盏无言他,与君却唱醉义歌。
风云不与世荣别,石火又异人生何。
荣利傥来岂苟得,穷通夙定徒奔波。
梁冀跋扈德何在,仲尼削迹名终多。
古来此事元如是,毕竟思量何怪此。
争如终日且开樽,驾酒乘杯醉乡里。
醉中佳趣欲告君,至乐无形难说似。
泰山载斫为深杯,长河酿酒斟酌之。
迷人愁客世无数,呼来稻耳充罚卮。
一杯愁思初消铄,两盏迷魂成勿药。
尔后连浇三五卮,干愁万恨风蓬落。
胸中渐得春气和,腮边不觉衰颜却。
四时为驭驰太虚,二曜为轮辗空廓。
须吏纵辔入无何,自然汝我融真乐。
陶陶一任玉山颓,藉地为茵天作幕。
丈人我语真非真,真兮此外何足云。
丈人我语君听否?听则利名何足有。
问君何事从劬劳,此何为卑彼岂高。
蜃楼日出寻变灭,云峰风起难坚牢。
芥纳须弥亦闲事,谁知大海吞鸿毛。
梦里蝴蝶勿云假,庄周觉亦非真者。
以指喻指指成虚,马喻马兮马非马。
天地犹一马,万物一指同。
胡为一指分彼此,胡为一马奔西东。
人之富贵我富贵,我之贫困非予穷。
三界唯心更无物,世中物我成融通。
君不见千年之松化仙客,节妇登山身变石。
木魂石质既我同,有情于我何瑕隙。
自料吾身非我身,电光兴废重相隔。
农丈人,干头万绪几时休,
举觞酩酊忘形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泰山 tài shān
(1).山名。在 山东省 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 岱宗 、 岱山 、 岱岳 、 泰岱 。主峰 玉皇顶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泰山 为东岳,在 泰山 博县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刘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 充满:怨声~道。
-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 姓。
斫 zhuó《國語辭典》
斫 [ zhuó ]
动- 以刀斧砍削。《说文解字·斤部》:「斫,击也。」清·段玉裁·注:「击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 袭击。《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深杯(深盃)shēn bēi
满杯。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斟佳醖且深盃满引,醉倚营门,高歌击剑动星辰。”《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翠盖阴中,佳人竝著香肩,深盃怎禁频劝传。”
满杯。指饮酒。 明 高启 《清平乐·夜坐》词:“侍儿劝我深杯,好怀恰待舒开。” 清 杜岕 《霜月》诗:“寒觉深杯浅,宵疑白昼长。” ——《漢語大詞典》
满杯。指饮酒。 明 高启 《清平乐·夜坐》词:“侍儿劝我深杯,好怀恰待舒开。” 清 杜岕 《霜月》诗:“寒觉深杯浅,宵疑白昼长。” ——《漢語大詞典》
长河(長河)cháng hé
(1).长的河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怨復怨兮远山曲,去復去兮长河湄。”
(2).借喻漫长的发展过程。如:历史的长河。
(3).指天河、银河。《文选·谢庄〈月赋〉》:“列宿掩縟,长河韜映。” 吕向 注:“列星天河,皆韜掩光彩也。”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 李贺 《有所思》诗:“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
(4).指 黄河 。 汉 应玚 《别诗》之二:“浩浩长 河 水,九折东北流。”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 河 落日圆。” 清 谭嗣同 《出潼关渡河》诗:“ 崤 函 罗半壁, 秦 晋 界长 河 。” ——《漢語大詞典》
(2).借喻漫长的发展过程。如:历史的长河。
(3).指天河、银河。《文选·谢庄〈月赋〉》:“列宿掩縟,长河韜映。” 吕向 注:“列星天河,皆韜掩光彩也。”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 李贺 《有所思》诗:“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
(4).指 黄河 。 汉 应玚 《别诗》之二:“浩浩长 河 水,九折东北流。”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 河 落日圆。” 清 谭嗣同 《出潼关渡河》诗:“ 崤 函 罗半壁, 秦 晋 界长 河 。” ——《漢語大詞典》
酿酒(釀酒)niàng jiǔ
造酒。《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迺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口不言功心自适,吟诗酿酒待花开。” 沈从文 《长河·人与地》:“原来是卖不出橘子。有时出产太多,沿河发生了战事,装运不便,又不会用它酿酒……摘下树后成堆的听它烂掉,也极平常。” ——《漢語大詞典》
斟酌 zhēn zhuó
(1).倒酒;注酒。《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漢語大詞典》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