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酒粘织女秋衣薄,风动嫦娥宝髻斜。

城山宋代〕《牡丹

白帝工夫缕彩霞,肯将颜色弄韶华。
酒粘织女秋衣薄,风动嫦娥宝髻斜。
霜露莫摧今日蕊,轮蹄争看异时花。
阴阳造化栽培地,不趁春光有几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酒粘织女秋衣风动嫦娥宝髻

酒粘
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酒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欧云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或问之答云此时徒以上罪亦做了  ——《骈字类编》
织女(織女)zhī nǚ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张守节 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寳。”后衍化为神话人物。《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 夸父 、妾 宓妃 ,妻 织女 ,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 汉 班固 《西都赋》:“临乎 昆明 之池,左 牵牛 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织女 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天河之东有 织女 ,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 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后常用此典以咏夫妻暌隔,或借以表达男女相思、相爱之情。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 牵牛 织女 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 牵牛 出河西, 织女 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跨银河乌鹊桥填整,信 织女 牛郎 懽庆。”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街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参见“ 织女星 ”。
(2).织纴女工。《艺文类聚》卷六五引 晋 杨泉 《织机赋》:“织女扬翬,美乎如芒。”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暉暉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宋 茜桃 《呈寇公》诗之一:“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洋布作画》:“ 宋 细 唐 麁辨入微,几劳织女弄梭机。”  ——《漢語大詞典》
秋衣 qiū yī
(1).秋日所穿的衣服。 唐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四:“醉客满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唐 戴叔伦 《山居即事》诗:“养花分宿雨,翦叶补秋衣。”
(2).特指征戍军士的寒衣。 唐 储光羲 《临江亭五咏》之二:“城头落暮暉,城外擣秋衣。”《金史·兵志》:“承局押官钱一贯五百文,粟二石,春衣钱五贯、秋衣钱七贯。”  ——《漢語大詞典》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1.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3.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4.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5. 卑賤。如:「出身微薄」。
  6.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7. 不尊重。如:「輕薄」。
  1.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2.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3. 姓。如明代有薄珏。
  1.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2.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3.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4.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5.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1.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1.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
  1. 1的語音。
风动
1.风力吹动。 南朝 梁 沈约 《檐前竹》诗:“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宋 苏辙 《黄楼赋》:“振臂长啸,风动云兴。” 茅盾 《子夜》十:“西斜的太阳光把一些树影子都投射在那石阶,风动时,这五级的石阶上就跳动着黑白的图案画。”
2.谓广泛响应。《书·大禹谟》:“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宋 张载 《正蒙·三十》:“‘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从欲风动,神而化也。”
3.犹言风疾病发作。 晋 王羲之 《杂帖》:“吾涉冬节,便觉风动,日日增甚。”
指教化、教育感化。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伏望圣慈,特赐考察,召致馆阁,养其高才,而遂其远业,以风动宗室,劝示海内。”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寺居五山之一,领其事者若 大阁 璉公 、 大慧 果公 、 无準 范公 、 横川 珙公 ,俱一时名德,风动四方。”《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元年》:“帝初政风动天下。”  ——《漢語大詞典》
嫦娥 chá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为织女赠牵牛》诗:“婺女儷经星, 嫦娥 栖飞月。”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天上 嫦娥 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明 何景明 《明月篇》诗:“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 嫦娥 奈九秋。”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详“ 姮娥 ”。
(2).指月亮。 明 唐寅 《掏水月在手》诗:“玉纤弄水金鈿湿,要捧嫦娥对面看。”  ——《漢語大詞典》
宝髻(寶髻)bǎo jì
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唐 王勃 《登高台》诗:“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緑媚红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云笼宝髻凭谁掠,月覷纱窗只自眠。”《花月痕》第三回:“玲瓏宝髻重盘云,百合衣香隔坐闻。”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1.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1.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