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直到淳熙徐思叔,

傅西斋宋代〕《三萧行贺萧丞定夫子登科

吾乡前辈多风谊,教子读书全盛事。
刘斯立在庆历间,二子同升俱上第。
后来嘉佑孔长源,三子联登相后先。
一家科第光烨然。直到淳熙徐思叔,
亦与二子连芳躅。又报年来萧定夫,
绍定两科庭下玉。二百年间能几家,
刘家孔家无以加。才名学行总名世,
不但官爵称高华。谢家独有民师著,
徐家大无鸣诗句。人道萧室父子三,
前辈流风无让处。萧公要是真醇儒,
家无他物惟有书。自家读了教儿读,
夜半书声喧里闾。造物负公还不贫,
嘉定庚辰汉庭右。此时二子已崭然,
公曰吾心汝其懋。果然相继取高科,
二哥饶着与三哥。乃翁笑向月中问,
吾家桂树何其多。月娥报道萧家桂,
生满月中香满世。移过东山能几年,
今日方教翁满意。祝公此意令深长,
香名当使百世芳。前贤事业远且大,
三刘三也尤辉光。世科膴仕公家有,
实声莫落谢徐后。要知渝上一萧家,
突过四家名宇宙。我曾与公同荐名,
服公文行识公真。更与贤郎共文社,
情谊凛凛如霜筠。翻笑传家三父子,
草亭老人家厉志。曾不得名于荐书,
僅有大儿前擢第。小儿四度试春官,
尚期他日修征鞍。如今饥卧空山里,
慨想前事悲汍澜。喜闻令子归锦里,
夜不能眠推枕起。瓣香寓作萧行,
寄贺萧公当双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直到淳熙

直到 zhí dào
(1).径直抵达。 宋 范成大 《重送文处厚因寄蜀父老》诗之二:“烦将远道悠悠梦,直到天西暑雪边。” 宋 曾纡 《菩萨蛮·月夜》词:“山光冷浸清溪底,溪光直到柴门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有少年子弟慕他的,不远千里,直到 台州 来求一识面。”
(2).一直到(多指时间)。《湘烟小录》附 清 李堂 《题朗玉兄〈湘烟小录〉后调寄国香慢》:“传唱直到如今。” 沙汀 《堰沟边》:“他工作了很久,直到快半夜了,这才轻轻吁一口气。”  ——《漢語大詞典》
淳熙 chún xī
亦作“湻熙”。 淳正熙洽。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宋 范仲淹 《体仁足以长人赋》:“君非仁,则曷享於推戴;人非长,则寧致於淳熙?”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大臣身任封疆,不能使地方日有起色、风俗日见湻熙,何以膺节鉞而无愧乎?”  ——《漢語大詞典》
徐 xú《國語辭典》

徐 [ xú ]

  1. 缓慢。宋·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宗泽〈早发〉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1. 大陆地区徐州的省称。
  2. 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3. 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叔 shū《國語辭典》

叔 [ shú ]

  1. 稱謂:➊ ​ 用以稱父親的弟弟。如:「叔父」、「叔侄」。➋ ​ 用以稱丈夫的弟弟。如:「小叔」。➌ ​ 用以稱父親平輩朋友中年紀小於父親的人。如:「王叔叔」。
  2. 姓。如漢代有叔壽。
  1. 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2. 衰微、衰末。參見「叔世」、「叔季」等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