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不惜 bù xī
不顾惜;不吝惜。《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买时不惜金与帛,帛载羊车钱载驴。”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山径上堆满了厚厚一层落叶,还夹杂着敌人不惜血本从飞机上撒下来的大量传单。” ——《漢語大詞典》
一去
唐 崔颢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唐 李商隐 圣女祠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四十六 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骈字类编》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唐 李商隐 圣女祠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四十六 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骈字类编》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动-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国家(國家)guó jiā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