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许国(許國)xǔ guó
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晋书·陆玩传》:“诚以身许国,义忘曲让。”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復为身谋。” 蔡锷 《致潘惠英书》:“余素抱以身许国之心,此次尤为决心,万一为敌贼暗算,或战死疆场,决无所悔。” ——《漢語大詞典》
诸子(諸子)zhū zǐ
(1). 周 官名。《周礼·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2).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左传·襄公十九年》:“诸子 仲子 、 戎子 , 戎子 嬖。” 杨伯峻 注:“《管子·戒篇》有‘中妇诸子’, 房玄龄 注云:‘中妇诸子,内官之号。’所谓内官者,亦诸侯、天子姬妾之别名,因居宫内,必有官阶,故云内官。”参见“ 内官 ”。
(3).指 先秦 至 汉 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汉书·艺文志》:“ 战国 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按 唐 以前《孟子》杂於诸子中,从未有独尊之者。”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家之言私,其製非一,而皆总於诸子。诸子者,史之别派(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集之先河(文笔并録)也。”
(4).众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诸子中 胜 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宋史·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餘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5).犹诸君。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若灭 魏 斩 叡 ,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梁启超 《东籍月旦·叙论》:“同学诸子,怂恿草一书以餉来者。”
(6).众女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 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门外别, 十八姨 南去,诸子西入苑中而别。”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左传·襄公十九年》:“诸子 仲子 、 戎子 , 戎子 嬖。” 杨伯峻 注:“《管子·戒篇》有‘中妇诸子’, 房玄龄 注云:‘中妇诸子,内官之号。’所谓内官者,亦诸侯、天子姬妾之别名,因居宫内,必有官阶,故云内官。”参见“ 内官 ”。
(3).指 先秦 至 汉 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汉书·艺文志》:“ 战国 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按 唐 以前《孟子》杂於诸子中,从未有独尊之者。”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家之言私,其製非一,而皆总於诸子。诸子者,史之别派(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集之先河(文笔并録)也。”
(4).众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诸子中 胜 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宋史·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餘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5).犹诸君。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若灭 魏 斩 叡 ,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梁启超 《东籍月旦·叙论》:“同学诸子,怂恿草一书以餉来者。”
(6).众女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 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门外别, 十八姨 南去,诸子西入苑中而别。” ——《漢語大詞典》
用传(用传)
汉书文帝纪十二年三月除关无用传注传信也若今过所也音张恋反又景帝纪四年春复置诸关用传出入 ——《分类字锦》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