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六经漱芳润,闇然名日彰。

江湘宋代〕《赠李崇义应童子科长歌

通经应童科,诗书尤所长。
生儿有如此,族党真有光。
五车举舌端,观者绕回廊。
崭新露头角,志气何坚刚。
七岁古所难,一目书五行。
毋乃天帝孙,为织云锦裳。
自觉我形秽,明珠在我傍。
麟经穷终始,猿臂射艺场。
覆诵公堂上,时维十月阳。
同僚发嗟叹,喜子同举觞。
我非韩昌黎,附绪寻茫茫。
犹拟作一序,如送童子张。
读书宜闭门,不迎亦不将。
六经漱芳润,闇然名日彰。
上书愿鬻汉,负鼎期干汤。
幼学欲壮行,少年非所当。
细字缀语言,漏声夜未央。
短檠提案前,帘幕风露堂。
博洽精经史,纵横鹜皇王。
逢源欲深造,不息思自强。
上必希贤圣,下期为隽良。
时乎时不再,夜气毋牿亡。
缅想唐宗室,姓名今馨香。
长吉非凡流,劲词摩穹苍。
锦囊搜佳句诗体轹齐梁。长源有仙骨,
頫笑余子忙。鸣珂乃言志,
宁忍驹服箱。卓哉二君子,
驰声翰墨场。愿子勉未至,
多歧戒亡羊。举动思古人,
远到胡可量。召见金銮殿,
承恩七宝床。假直秘书阁,
遍览万卷藏。此是君家事,
射策宜为郎。万人吾往矣,
所向俱披猖。蝜蝂戒缘高,
失手千丈强。散仙戒追陪,
埃壒惊劻勷。顾我理一同,
强颜补千疮。催科政何拙,
劝民务农桑。戴星廑出入,
艰险身备尝。未寻三径盟,
徒积九回肠。为米耻折腰,
卜居筑林塘。我赋归去来,
观子鹏路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六经芳润闇然

六经(六經)liù jīng
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漢語大詞典》
漱 shù《國語辭典》

漱 [ ​shù ]

读音
  1. 含水荡洗口腔。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2. 洗涤。《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
  3. 冲刷、冲蚀。《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唐·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

漱 [ ​sòu ]

语音
  1. (一)​之语音。
芳润(芳潤)fāng rùn
芳香润泽。亦用以喻文辞之精华。 晋 陆机 《文赋》:“倾羣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黄詹事 才伯 ,性尚冲和,韵含芳润,玄览 鰲洲 ,藏珍 琼海 ,为一代名家。”  ——《漢語大詞典》
闇然 ān rán
(1).隐晦深远,不易为人所见。《礼记·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郑玄 注:“言君子深远难知,小人浅近易知。” 孔颖达 疏:“言君子以其道德深远谦退,初视未见,故曰闇然。” 宋 杨亿 《次韵和盛博士寄赠虞部李郎中之什》:“门墙日已峻,德望闇然彰。” 清 曾国藩 《养晦堂记》:“有君子人者,常终身幽默,闇然深退,彼岂生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2).昏暗貌;暗淡无光的样子。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闇然而暝,忽不知处。”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知山岳闇然,江湖潜沸。”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宿寇遗孽,闇然销亡;四海九洲,廓然清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庚大名洋溢,人皆加敬;辛则名字闇然,与草木同腐焉。”
沉默貌。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始皇 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慙色。”《后汉书·杜林传》:“及 宏 ( 卫宏 )见 林 ,闇然而服。”
忽然。《韩诗外传》卷六:“其刑罚繁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闇然如电击之,如墙压之。”  ——《漢語大詞典》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彰 zhāng《國語辭典》

彰 [ zhāng ]

  1. 明显。《书经·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汉·王充《论衡·书解》:「德弥彰者人弥明。」
  1. 表露、宣扬。《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汉·王充《论衡·自纪》:「好自周,不肯自彰。」
  1. 姓。如汉代有彰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