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江湖牢落叹蘧年,说着乾淳泪泫然。

李嘉龙宋代〕《题汪水云诗卷

江湖牢落叹蘧年,说着乾淳泪泫然。
折桂昔为天上客,餐松今作洞中仙。
南窗寄傲陶元亮,东海归来鲁仲连。
紫凤天吴颠倒褐,抱琴又泛楚江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湖牢落泫然

江湖 jiāng hú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牢落 láo luò
(1).犹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熳远迁。” 李善 注:“牢落陆离,羣奔走也。牢落,犹辽落也。” 晋 左思 《魏都赋》:“ 伊 洛 榛旷, 崤 函 荒芜, 临菑 牢落, 鄢 郢 丘墟。”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僕夫起餐车载脂。” 唐 罗邺 《仆射陂晚望》诗:“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 清 李重华 《拟魏武帝纪行》:“ 秦 原莽牢落,空舍无炊烟。”
(2).孤寂;无聊。 晋 陆机 《文赋》:“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唐 张九龄 《自彭蠡湖初入江》诗:“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於役復何求?”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出京南来,避地 江 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 乐天 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 清 陈学洙 《与缪天自夜话》诗:“牢落萧斋病后身,灯前款款话相亲。”  ——《漢語大詞典》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蘧 qú《國語辭典》

蘧 [ qú ]

  1. 蘧麦:植物名。即瞿麦。石竹科瞿麦属,多年生草本。茎高约五十公分。叶对生,线形,无柄。夏季开淡红色花,花瓣边缘呈丝状,果实为萌果。可供观赏,亦可入药。《尔雅·释草》:「大菊,蘧麦。」晋·郭璞·注:「一名麦句姜,即瞿麦。」
  2.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蘧伯玉。
  1. 惊喜。《庄子·大宗师》:「成然寐,蘧然觉。」唐·成玄英·疏:「蘧然,是惊喜之貌。」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乾 qián/gān《國語辭典》

      乾 [ qián ]

      1. 《易經》卦名:➊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➋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2.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1.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 [ gān ]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2. 枯竭。如:「外強中乾」。
      3.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4. 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1.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1. 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2. 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1. 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2. 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3. 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淳 chún/zhūn《國語辭典》

      淳 [ chún ]

      1. 浓厚。《红楼梦·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2. 笃厚、朴实的。如:「民风淳朴」。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1. 质朴。《淮南子·齐俗》:「衰世之俗,……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1. 相配对。《左传·襄公十一年》:「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泫然 xuàn rán
      (1).流泪貌。亦指流泪。《礼记·檀弓上》:“ 孔子 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脩墓。’” 宋 梅尧臣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 清 纪的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日,囅然自喜,又泫然自悲。”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痛悼子桂同事》:“ 锡荣 匆匆拿着报告 子桂 逝世的电报来看我,我们相对泫然。”
      (2).露水滴落貌。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兼呈同院诸公》诗:“风凄露泫然,明月在山巔。”
      (3).水流动貌。 宋 苏轼 《东坡》诗之三:“泫然寻故瀆,知我理荒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