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丝风下碧云天,亭上窗开霁色鲜。

李恭宋代〕《合江亭

一丝风下碧云天,亭上窗开霁色鲜。
严子钓台青树里,桐君丹灶白云边。
千家画栋前朝屋,百里清江过客船。
潇洒桐庐几兴废,野花山鸟自年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丝碧云亭上窗开霁色

一丝(一絲)yī sī
(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宋 叶适 《赠胜上人》诗:“遣腊冰千筋,勾春柳一丝。”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於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於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2).指一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些情节, 子谨 却一丝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碧云(碧雲)bì yún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亭上
    唐 高适 涟上题樊氏水亭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唐 戴叔伦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唐 李绅 江南暮春寄家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骈字类编》
    窗开(窗开)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 其一 石窗 窗开自真宰,四达见苍涯。  ——《骈字类编》
    霁色(霽色)jì sè
    (1).晴朗的天色。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麯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泠。”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前年腊归三见白,霽色岭上班班留。” 郁达夫 《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之二:“归帆淼淼拥云烟,江上朝来霽色鲜。”
    (2).温和的脸色。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恭纪今上瑞徵》:“然圣心俭素不尚此,勉以霽色俯纳耳。”  ——《漢語大詞典》
    鲜 ( 鮮 ) xiān/xiǎn
    鲜 [ xiān ]
    1.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嫩。新~。
    2. 滋味美好:~美。~甜。这汤真~。
    3. 有光彩的:~明。~亮。~艳。
    4. 味美的食物:尝~。时~。
    5.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鱼~。
    6. 〔~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7. 姓。
    鲜 [ xiǎn ]
       ◎ 少:~为人知。寡廉~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