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年登 nián dēng
谷物丰收。《南史·顾宪之传》:“时 西陵 戍主 杜元懿 以 吴兴 岁俭, 会稽 年登,商旅往来倍岁。”《新唐书·吕元泰传》:“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稟未实,不谓国富。” 明 李东阳 《仁辅屡和雪韵而方石不至再用前韵督之》:“雪里幽怀百感层;相逢聊復话年登。” ——《漢語大詞典》
民俗 mín sú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 姓。
怡乐(怡樂)yí lè
安乐;欢乐。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五折:“怡乐着升平景界,端的是雍熙无赛。”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狐》:“俄而, 郑 子至,与 崟 相视怡乐。” 陈毅 《满江红·与鹿回头休养所诸同志告别》词:“休养所,人几国,共聚此,同怡乐。” ——《漢語大詞典》
海近
皎然送沈秀才之闽中诗见岭重下 ——《骈字类编》
蛟 jiāo《國語辭典》
蛟 [ jiāo ]
名- 传说中能发洪水,像龙一类的动物。汉·王充《论衡·龙虚》:「蛟则龙之类也,蛟龙见而云雨至,云雨至则雷电击。」也称为「蛟龙」。
虯 qiú《國語辭典》
虬 [ qiú ]
名- 一种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说文解字·虫部》:「虬,龙无角者。」《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唐·白居易〈折剑头〉诗:「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 蜷曲。如:「虬髯」。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杳冥 yǎo míng
(1).指天空,高远之处。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絶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清 卓尔堪 《雪窦》诗:“拾级凌千仞,身疑入杳冥。”
(2).阴暗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吕延济 注:“杳冥,阴暗貌。”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瞻玄云之蓊鬱,仰沉阴之杳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
(3).犹渺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胶水》:“北眺巨海,杳冥无际,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陈书·高祖纪上》:“惟昔上古,厥初生民……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详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暗想那 织女 ……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零。”
(4).谓奥秘莫测。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闕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晁伯 ﹞尝作《昭灵夫人祠诗》云:‘杀翁分我一盃羹,龙种由来事杳冥。’”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神人之情不相远,未可以为杳冥而遇之也。” ——《漢語大詞典》
(2).阴暗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吕延济 注:“杳冥,阴暗貌。”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瞻玄云之蓊鬱,仰沉阴之杳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
(3).犹渺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胶水》:“北眺巨海,杳冥无际,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陈书·高祖纪上》:“惟昔上古,厥初生民……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详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暗想那 织女 ……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零。”
(4).谓奥秘莫测。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闕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晁伯 ﹞尝作《昭灵夫人祠诗》云:‘杀翁分我一盃羹,龙种由来事杳冥。’”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神人之情不相远,未可以为杳冥而遇之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