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云般舟道场路,从此亭背无险巇。
刘摰〔宋代〕《自福严至后洞记柳书弥陀碑》
一盂僧粥三鸣鸡,渐望天角生晴曦。积阴凝霭不得肆,荡滉破散争纷披。
清明物象各有职,如再开辟平艰危。游人襟韵廓以喜,晓指后洞都忘疲。
小楚亭北望明灭,宛宛一径微如丝。问云般舟道场路,从此亭背无险巇。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村童门关语嘲哳,似云乞米僧未归。亭亭故碑立青玉,覆以老屋疏且攲。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法存于斯。世言书字出心画,体制类彼人所为。
子厚少年颇疏隽,字合飘逸狂不羁。胡为气质反端厚,至今观者多有疑。
或云彼以窜逐久,气志软熟非前时。又云高才尚薄世,故独立法无所师。
吾嗟世俗日无理,好恶不正论苦畀。臆决万事岂独此,此书何愧人不知。
碑阴三百四十字,疏瘦劲丽何精奇。九十三人姓名具,陈缵宝历元年题。
云此柳书一碑者,元和三年刊厥辞。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
尘蒙壁碍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爱之。嗟物晦显似有数,恨不从事毡与槌。
巉岩西山邃无数,行及二寺方晨炊。东南溪磴斗孤绝,下及平壑如悬梯。
南朝佛子谓慧海,卜庵于此存遗基。鬼神馈食以车运,石崖辙迹如在泥。
智不足以尽万物,敢决真伪论是非。老僧夜语亦有理,明发策杖犹迟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般 bān《國語辭典》
般 [ bān ]
名- 样、种类。如:「那般」、「万般无奈」、「百般劝解」、「如此这般」。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人名。少皞之子。《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 还、返回。通「班」。参见「般师 」条。
- 同样的。如:「兄弟般的友谊」、「姊妹般的感情」。
般 [ bō ]
- 参见「般若 」条。
般 [ pán ]
动- 般桓:徘徊、流连不进。《文选·傅毅·舞赋》:「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唐·李善·注:「言马按足缓步,郁怒,气迟留不发也。」也作「盘桓」。
- 喜、乐。《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 大。《孟子·公孙丑上》:「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指武王巡狩而祭河岳之诗。本章二句为:「于皇时周,陟其高山。」于,音乌,叹词。皇,大、美 也。时,是、此也。陟,登也。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道场(道場,道塲)dào chǎng
亦作“ 道塲 ”。
(1).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南史·隐逸传下·庾诜》:“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懺,六时不輟。”《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唐 裴铏 《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
(2).成道修道之所。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 佛印禪师 者, 杭 之 蜡烛菴 、 圣水寺 ,皆其道场也。” 赵朴初 《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 恒河 是道场。”
(3).寺观。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汉明帝 梦金人,而 摩腾竺法 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 明帝 处之 鸿臚寺 。后造 白马寺 居之,取 鸿臚寺 之义。 隋 曰道场, 唐 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与 白氏 看了,叹道:‘这等一个道场,难道没有发心的重加修造?’”《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这 了千 自 湖南 衡山 前来京城,手中托着个金盘,金盘里放着他自己剁下来用滚油煎焦了的右手,专向王公大臣募化,发愿修一片 文殊 道场。”
(4).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抱真 命於鞠场,积薪贮油,因为七日道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怎遮当!贪看 鶯鶯 ,闹了道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倘作道塲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寃矣。” 沈从文 《主妇集·贵生》:“老太太死时,他办丧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花了一万六千块钱。”
(5).佛教界。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
(1).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南史·隐逸传下·庾诜》:“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懺,六时不輟。”《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唐 裴铏 《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
(2).成道修道之所。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 佛印禪师 者, 杭 之 蜡烛菴 、 圣水寺 ,皆其道场也。” 赵朴初 《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 恒河 是道场。”
(3).寺观。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汉明帝 梦金人,而 摩腾竺法 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 明帝 处之 鸿臚寺 。后造 白马寺 居之,取 鸿臚寺 之义。 隋 曰道场, 唐 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与 白氏 看了,叹道:‘这等一个道场,难道没有发心的重加修造?’”《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这 了千 自 湖南 衡山 前来京城,手中托着个金盘,金盘里放着他自己剁下来用滚油煎焦了的右手,专向王公大臣募化,发愿修一片 文殊 道场。”
(4).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抱真 命於鞠场,积薪贮油,因为七日道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怎遮当!贪看 鶯鶯 ,闹了道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倘作道塲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寃矣。” 沈从文 《主妇集·贵生》:“老太太死时,他办丧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花了一万六千块钱。”
(5).佛教界。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从此(從此)cóng cǐ
(1).从此时或此地起。《史记·高祖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北客初来试新险, 蜀 人从此送残山。”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若从此再加学问之功,以讲求义理,开广聪明,则太平之业,可计日而待也。”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三》:“舍弟蹉跎二十年,不得已请书於先生,从此或有遇合以成其用,皆先生之赐也。”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抛弃了她,从此音讯杳无。”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名-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背 bèi/bēi《國語辭典》
背 [ bèi ]
名-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頸下的部位。
- 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山背」、「刀背」。
- 用背部對著。如:「背著太陽」、「背山面海」、「背水一戰」。
- 離開、拋棄。如:「離鄉背井」。《商君書·君臣》:「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
- 違反。如:「背約」、「棄理背義」、「背信忘義」。
- 死亡、去世。《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係殂背。」
- 躲避、瞞著。如:「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 記憶。如:「背臺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 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 運氣不好。如:「走背運」、「手氣背」。
-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 僻靜的。如:「背街小巷」。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既然賢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會去便了。」
背 [ bēi ]
動-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险巇(險巇)xiǎn xī
见“ 险戏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