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千寻(千尋)qiān xún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漢語大詞典》
雄镇(雄鎮)xióng zhèn
(1).犹重镇。 唐 独孤及 《江州刺史厅壁记》:“世称雄镇,且曰天府。”《明史·忠义传六·王家录》:“ 榆林 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左侯相之梦》:“所歷皆巖关险塞,雄镇名都。”
(2).强有力地镇守。 宋 苏轼 《奏乞封太白山神状》:“伏见 当府 郿县 太白山 ,雄镇一方,载在祀典。” 清 邹容 《革命军·结论》:“尔之独立厅已雄镇於中央。” ——《漢語大詞典》
(2).强有力地镇守。 宋 苏轼 《奏乞封太白山神状》:“伏见 当府 郿县 太白山 ,雄镇一方,载在祀典。” 清 邹容 《革命军·结论》:“尔之独立厅已雄镇於中央。”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万仞
形容极高 ——《整理自网络》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擎天 qíng tiān
(1).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见説 祝融峯 ,擎天势似腾。”《宋史·外戚传·刘永年》:“生四岁…… 仁宗 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水浒传》第十七回:“ 梁山泊 中,聚一伙擎天好汉。” 王西彦 《寻常事》:“几株擎天老樟树,矗立在路边。”
(2).形容重大。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自古大道属 文宣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漢語大詞典》
(2).形容重大。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自古大道属 文宣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