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混融月色江湖夜,照应芦花岛屿秋。

楼楚材宋代〕《

乍来固是最低树,外此都无许大花。
秋香无比魁天下,仙种非凡□月中。
满阎浮世香俱有,与广寒宫花对开。
春将结笔去时有,花在着身高处香。
晴霄有月与佳色,春圃无花可比香。
房生里面子虚实,柄折中间丝短长。
从来把得坚牢处,不是晴明不肯飞。
名园不是无花卉,凌驾春风不似伊。
一株种外无遗种,九个花间有细花。
混融月色江湖夜,照应芦花岛屿秋。
晚归烟树住犹见,晓向雪汀飞若无。
蝶成擒处身粘粉,花蹈翻时足带香。
野花狼藉桑麻长,除却他边补这边。
吞毡固是真难事,要辨人生是与非。
有时移向西堂去,一座青山逐手来。
玲珑不许多呈露,只借时人一面看。
鹭等鱼船近了飞。小心抽出大规模。
除屏簇外少青山。矮婆娑地却禁霜。
又欲其生树上苔。器量不争正二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混融月色江湖照应芦花岛屿

混融 hùn róng
(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漢語大詞典》
月色 yuè sè
(1).月光。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宋 陈师道 《寒夜有怀晁无斁》诗:“灯花频作喜,月色正可步。”《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 朱自清 《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2).指月亮。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怕怎的,待月色上来的时候,奴送三位娘去。”  ——《漢語大詞典》
江湖 jiāng hú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照应(照應)zhào yìng
(1).配合。 宋 岳飞 《破曹成捷状》:“十三日杀 曹成 发来照应 北藏岭 夹击官军贼兵一万五千餘人。”《西游记》第二七回:“众神听了,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 刘芳亮 等互相照应,率领他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2).照顾;料理。《红楼梦》第一○三回:“姨太太不但不肯照应我们,倒駡我糊涂!”《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其间,照应他的服食冷暖,料理他的鞋脚梳妆。” 巴金 《砂丁》三:“你们马上照应他们动身,不准有丝毫的耽搁。”
(3).呼应;映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 楚子 县 陈 ,犹可辞乎?王曰:可哉!因县 陈 。乃復封 陈 。前后照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话説人生万事,前数已定,儘有一时间偶然戏耍之事,取笑之话,后边照应将来,却像是个讖语响卜,一毫不差。” 鲁迅 《野草·风筝》:“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漢語大詞典》
芦花(蘆花)lú huā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元 耶律楚材 《透脱》诗:“ 瀟湘 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漢語大詞典》
岛屿(島嶼)dǎo yǔ
岛的总称。 晋 左思 《吴都赋》:“岛屿緜邈,洲渚冯隆。” 唐 李洞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诗:“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 清 姚鼐 《江行》诗:“纵横岛屿中流失,繚绕云烟万里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二:“整个岛屿充满了玫瑰花的香气,我的心醉了。”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