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宋
史记苏秦传今夫齐长主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畜聚竭西困秦三年士卒罢敝北与燕人战覆三军得二将然而以其馀兵南面举五千乘之大宋而包十二诸侯此其君欲得其民力竭恶足取乎 ——《骈字类编》
忠臣 zhōng chén
忠于君主的官吏。《国语·越语下》:“﹝ 吴王 ﹞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诗:“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吾夫为国死,为忠臣;吾子为父死,为孝子。天下妇人好夫好子,无出我右。”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这去,本也不是做忠臣充孝子去的!” ——《漢語大詞典》
牟 móu/mù《國語辭典》
牟 [ móu ]
形- 形容牛叫声。《说文解字·牛部》:「牟,牛鸣也。」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椎肥牛呼牟。」
- 大。《吕氏春秋·有始览·谨听》:「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
- 获取。如:「牟取」、「牟利」。《史记·卷二八·平准书》:「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
- 齐等。《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德牟往初,功无与二。」通「侔」。
- 大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通「麰」。
- 姓。如宋代有牟景先。
大昌
隋书地理志巴东郡统县大昌 ——《骈字类编》
义兵(義兵)yì bīng
(1).犹义师。《穀梁传·宣公四年》:“﹝ 鲁 ﹞伐 莒 ,义兵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工徒斲而未息,义兵纷以交驰。”《旧唐书·高祖纪》:“羣贼蜂起, 江都 阻絶, 太宗 与 晋阳 令 刘文静 首谋,劝举义兵。”
(2).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骇,义兵四合。”《新五代史·杂传九·刘景岩》:“ 晋高祖 起兵 太原 , 唐废帝 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
(3).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后汉书·樊宏传》:“ 王莽 末,义兵起, 刘伯升 与族兄 赐 俱将兵攻 湖阳 。” 清 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 ,余从军於 苏 ,归而 崑山 起义兵。”
(4). 宋 代的一种乡兵。《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河北 东、 陕西 有义勇, 麟州 有义兵, 川峡 有土丁、壮丁。” ——《漢語大詞典》
(2).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骇,义兵四合。”《新五代史·杂传九·刘景岩》:“ 晋高祖 起兵 太原 , 唐废帝 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
(3).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后汉书·樊宏传》:“ 王莽 末,义兵起, 刘伯升 与族兄 赐 俱将兵攻 湖阳 。” 清 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 ,余从军於 苏 ,归而 崑山 起义兵。”
(4). 宋 代的一种乡兵。《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河北 东、 陕西 有义勇, 麟州 有义兵, 川峡 有土丁、壮丁。”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应天(應天)yīng tiān
(1).顺应天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汤 受命而正,应天变 夏 作 殷 号。”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隣。”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应天顺民心,戡暴安痍伤。”
(2).犹震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於是那姓 朱 的,便请他吃花酒,逛 大明湖 ,盘桓了好几天,老把兄叫得应天响。” ——《漢語大詞典》
(2).犹震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於是那姓 朱 的,便请他吃花酒,逛 大明湖 ,盘桓了好几天,老把兄叫得应天响。” ——《漢語大詞典》
祥 xiáng《國語辭典》
祥 [ xiáng ]
名- 泛指一切福善吉利的事物。《书经·伊训》:「作善,降之百祥。」《汉书·卷八·宣帝纪》:「神光并见,咸受祯祥。」
- 吉凶的征兆。亦偏指吉兆或凶兆。《书经·咸有一德》:「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唐·孔颖达·正义:「祥是恶事先见之征。」《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 古代丧礼祭祀的名称。父母之丧,周年祭称为「小祥」;两周年祭称为「大祥」。
- 姓。如清代有祥厚。
- 吉利的。如:「祥云」、「祥瑞」、「吉祥如意」。《老子·第三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 良善平和。如:「慈祥」、「祥和社会」。
- 依从、遵循。《淮南子·泛论》:「得于人理,顺于天地,祥于鬼神,则可以正治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