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岭(五嶺)wǔ lǐng
亦作“ 五领 ”。 大庾岭 、 越城岭 、 骑田岭 、 萌渚岭 、 都庞岭 的总称,位于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领”, 颜师古 注引 邓德明 《南康记》:“ 大庾领 一也, 桂阳 骑田领 二也, 九贞 都庞领 三也, 临贺 萌渚领 四也, 始安 越城领 五也。”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一说,指 大庾 、 始安 、 临贺 、 桂阳 、 揭阳 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 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 秦 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 福建 之 汀 ,入 广东 之 循梅 ,一也;自 江西 之 南安 ,入 大庾 、入 南雄 ,二也;自 湖南 之 彬 入 连 ,三也;自 道 入 广西 之 贺 ,四也;自 全 入 静江 ,五也。” ——《漢語大詞典》
众山(众山)
楚词历众山而日远 ——《韵府拾遗 删韵》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拱 gǒng《國語辭典》
拱 [ gǒng ]
动- 双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以示恭敬。《说文解字·手部》:「拱,敛手也。」《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 围绕。如:「群山环拱」、「众星拱月」。
- 肢体上耸弯曲而成弧形。如:「拱肩缩背」、「猫儿拱起身体。」《西游记·第六○回》:「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
- 向上或向外顶掀。如:「新长出的芽儿把土拱起来了。」唐·杜甫〈北征〉诗:「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 强迫推举。如:「他被大家拱出来当代表。」
- 可用两手合抱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 圆弧形的。如:「拱桥」、「拱门」。
附 fù《國語辭典》
附 [ fù ]
动- 依傍。如:「依附」。《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
- 归依。如:「趋附」、「归附」。《淮南子·主术》:「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
- 黏著不分开。如:「附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有一石脊,自洞顶附壁直垂而下。」
- 靠近、亲近。如:「附在他耳边低语。」
- 应和。如:「附和」、「附议」。
- 相合、符合。《史记·卷七○·张仪传》:「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文选·左思·三都赋序》:「风谣歌舞,各附其俗。」
- 寄。参见「附书 」条。
- 连带的、外加的。如:「附属」、「附带」、「附设」。
三神 sān shén
(1).指天神、地祇、山岳。《史记·司马相如传》:“挈三神之驩,缺王道之仪,羣臣恧焉。” 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曰:“谓地祇、天神、山岳也。”《汉书·扬雄传上》:“感动天地,逆釐三神。”
(2).道教指人体三丹田之神。《黄庭内景经·隐影》:“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歘游遨无遗忧。” 梁丘子 注:“三神,三丹田之神也。”
(3).指三尸神。《黄庭外景经·中部经》:“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神,一本作“ 阴 ”。 ——《漢語大詞典》
(2).道教指人体三丹田之神。《黄庭内景经·隐影》:“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歘游遨无遗忧。” 梁丘子 注:“三神,三丹田之神也。”
(3).指三尸神。《黄庭外景经·中部经》:“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神,一本作“ 阴 ”。 ——《漢語大詞典》
一岛(一岛)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骈字类编》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漂流 piāo liú
1.漂浮流动。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朱子语类》卷七十:“ 扬子云 言山杀瘦泽增高,此是説山上之土为水漂流下来,山便瘦,泽便高。” 清 唐孙华 《落叶》诗:“高原惨澹烟条直,沟水漂流锦片残。” 杨朔 《海市》:“拼死命挣扎着游了半夜,力气完了,人也昏了,随着涨潮的大流漂流下去。”
2.漂泊,行踪无定。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沉沦漂流,优游上国。” 唐 李商隐 《五月十五日夜》诗:“万里漂流远,三年问讯迟。” 清 刘大櫆 《送姚姬传南归序》:“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 鲁迅 《书信集·致肖军肖红》:“没有了家,暂且漂流一下罢。”
3.一项具有探险性的水上运动项目的名称。 ——《漢語大詞典》
2.漂泊,行踪无定。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沉沦漂流,优游上国。” 唐 李商隐 《五月十五日夜》诗:“万里漂流远,三年问讯迟。” 清 刘大櫆 《送姚姬传南归序》:“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 鲁迅 《书信集·致肖军肖红》:“没有了家,暂且漂流一下罢。”
3.一项具有探险性的水上运动项目的名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