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民拜稽首,愿垂表经。

吴愈宋代〕《三清阁

庐山之胜,秀出斗旁。
参于衡岳,镇东南方。
民人所瞻,神天攸宅。
赍梦之祥,乃兴自昔。
惟天聪明,矜此下民。
监求其莫,恐有不闻。
惟神司之,云轺风马。
乃诹乃访,周游天下。
不疾不速,不察而明。
天何言哉,民无嚬呻。
是为福庭,列圣祗敬。
锡羡聩祉,有感斯应。
明明我圣,惟一乃心。
不显亦临,敢有弗钦。
宝画金扁,徽称明诏。
日月之揭,山川有耀。
邃殿在后,新阁在前。
如君当御,而臣仰焉。
明节冠佩,会朝帝所。
达民之情,佑我圣主。
民戴我圣,与天无极。
天佑我宋,子孙千亿。
民拜稽首,愿垂表经。
从臣刻辞,永锡休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稽首表经

民 mín《國語辭典》

民 [ mín ]

  1. 人、人類、百姓。如:「人民」、「平民」、「庶民」。《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拜 bài《國語辭典》

拜 [ bài ]

  1. 一種禮節行為:➊ ​ 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交拜」、「叩拜」。《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➋ ​ 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如:「大拜拜」、「拜佛吃素」。
  2. 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語法。如:「回拜」、「拜見」。
  3. 引申為祝賀的意思。如:「拜壽」。
  4. 任官、授職。《文選·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1. 姓。如宋代有拜瑚。
  2. 電腦上八個位元合成的一組,稱為「拜」(byte)​。如:「在倚天中文系統中,一個中文字元占了兩個拜。」
稽首 qǐ shǒu
(1).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公羊传·宣公六年》:“ 灵公 望见 赵盾 ,愬而再拜;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史记·赵世家》:“ 公子成 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 胡 服也。’”
(2).犹赔罪。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 匡 廼稽首于 曶 ,用五田,用众一夫曰 益 ,用臣曰 疐 ,(曰) 朏 ,曰 奠 ,曰:‘用兹四夫,稽首’……‘稽首’,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水浒传》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只见那两个老姑子上前打了一个稽首。”  ——《漢語大詞典》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1.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2.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1.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2.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1.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2.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表经(表經)biǎo jīng
典范,准则。《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