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亦有迟暮年,壮年良自惜。

元稹唐代〕《含风夕

炎昏勌烦久,逮此含风夕。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

载欣凉宇旷,复念佳辰掷。络纬惊岁功,顾我何成绩。

青荧微月钩,幽晖洞阴魄。水镜涵玉轮,若见渊泉璧。

参差帘牖重,次第笼虚白。树影满空床,萤光缀深壁。

怅望牵牛星,复为经年隔。露网袅风珠,轻河泛遥碧。

讵无深秋夜,感此乍流易。亦有迟暮年,壮年良自惜。

循环切中肠,感念追往昔。接瞬无停阴,何言问陈积。

馨香推蕙兰,坚贞谕松柏。生物固有涯,安能比金石。

况兹百龄内,扰扰纷众役。日月东西驰,飞车无留迹。

来者良未穷,去矣定奚适。委顺在物为,营营复何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迟暮壮年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迟暮(遲暮)chí mù
亦作“ 迟莫 ”。亦作“遟暮”。亦作“遅暮”。
(1).比喻晚年。《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本作“遟暮”。 王逸 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穉子犹读书,一笑慰遅暮。”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后乃连外补,众又叹其迟莫落拓,夫人亦无愠容。” 明 徐渭 《鞠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於末年。”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谁復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时艰蒿目,迟莫自伤,中夜占星,泪如铅堕。” 王西彦 《黄昏》:“这时候,这个倔强的老人真正地感到迟暮的悲哀了。”
(2).傍晚,天快黑的时候。 南朝 梁 张率 《对酒》诗:“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下·辟支佛记》:“时日色迟暮,取山前通途弗及,乃由山后及二峯间,下望崇教精舍,后有编竹障之。” 梁斌 《红旗谱》四七:“苍茫的暮色,从四面八方,从各个角落里漫散开来。 江涛 考虑着这个问题,在迟暮中走来走去。”
(3).指时间晚。 郁达夫 《十三夜》:“这一晚我们谈谈说说,竟忘了时间的迟暮。”
(4).犹徐缓。《文选·鲍照〈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周翰 注:“迁延迟暮谓徐缓。” 李善 注本作“遟暮”。  ——《漢語大詞典》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壮年(壯年)zhuàng nián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唐 刘禹锡 《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汨没风尘,有足悲者。” 宋 陆游 《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王统照 《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漢語大詞典》
良 liáng《國語辭典》

良 [ liáng ]

  1. 善、美好。如:「良師」、「優良」、「良宵」。《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2. 賢明。如:「賢良」。唐·韓愈〈原毀〉:「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3.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1.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誅罰良善,日以益 甚。」
  2.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良霄。
  1. 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2. 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1.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2.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