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黄钟閟玉尺,浮罄吝金渊。

邝露明代〕《诃林净社考祠粤东文献寄呈香山夫子

正声寝周辙,王化成骀堙。栖栖鲁素王,返卫弥昭宣。

秦灰掩遗烈,鲁壁垂空筌。楚音汇贞奏,哀怨剧兰荪。

枚傅浚洪澜,建安疏流泉。六代雕虫工,三唐载雉妍。

繁音促代运,佻巧伤和平。宋元宝词曲,稊稗莓原田。

遂令犬羊音,变我仪凤悬。黄钟閟玉尺,浮罄吝金渊。

礼失信谋野,交南奕蝉联。重华遗箫韶,九成焕中天。

周颂陈雒宫,杨生表河𤲬。曲江倡正始,神物应期还。

贞箓祚皇嘏,龛胡戡时愆。铸采受九牧,播芳釐二南。

典籍厉高唱,文裕富瑶镌。秘书繁斧藻,司空镂丹铅。

比部濯涟漪,宫坊洁玙璠。蜚英诃子国,载笔虞翻园。

金标逴云汉,浮屠凌玑璿。优钵净瑶砌,菩提冒雕椽。

笔授彯文儒,风幡帜词源。代工不整遗,悢悢中心悁。

眷言二三子,披荆尌荒𥑻。千龄无遐轨,懬世若比肩。

鸣鹂恋俦匹,元龟昆前贤。薄言蠲尸祝,女墟离奎躔。

词命善妒世,束发褢迍邅。懋草不可鞠,幽兰终弃捐。

兴文属夫子,明德荐馨牷。金鉴韫龙图,玉符漱麟编。

百粤缵韶风,太和弹羲弦。补衮乐周宴,钓璜遵渭川。

玉振萃前修,朱花开夕鲜。停云如可溯,植我匡山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钟玉尺金渊

黄钟(黄鐘)huáng zhōng
亦作“黄鐘”。
(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漢語大詞典》
閟 bì《國語辭典》

閟 [ bì ]

  1. 关闭、深闭。《说文解字·门部》:「閟,闭门也。」清·段玉裁·注:「引申为凡闭之偁。」宋·文天祥〈正气歌〉:「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卷四·南宫生传》:「患求者众,遂自閟,希复执笔。」
  1. 幽深的。如:「閟宫」。宋·曹勋〈蓦山溪·乌龙云洞神护红尘外〉词:「松露閟,紫烟深。」清·王士祯〈圣安寺僧联句〉:「肃肃僧寮清,穆穆禅宫閟。」
玉尺 yù chǐ
(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试以较己所治鐘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识。”
(2).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唐 李白 《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清 赵翼 《秋闱分校即事》诗:“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许评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称。 宋 王圭 《宫词》:“金针玉尺裁缝处,一对盘龙落剪刀。”
(4).比喻鱼。 宋 杨万里 《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元 王举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鱼鳞玉尺戏晴波,燕嘴芹泥补旧窝。”  ——《漢語大詞典》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罄 qìng《國語辭典》

罄 [ qìng ]

  1. 器皿中空无一物。《说文解字·缶部》:「罄,器中空也。」《诗经·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1. 尽、用完。如:「罄其所有」、「罄竹难书」。《梁书·卷四八·儒林传·范缜传》:「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
吝 lìn《國語辭典》

吝 [ lìn ]

  1. 憾恨。《说文解字·口部》:「吝,恨惜也。」《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2. 贪恋。《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
  1. 舍不得、小器。如:「吝啬」、「吝惜」。《书经·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金渊(金渊)
南北朝 江淹 悼室人诗十首 其十 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