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立残门外雪,思亲望断岭头云。
壶阳腊月梅花发,花下吟诗一送君。求道立残门外雪,思亲望断岭头云。
旗亭此日难分手,尊酒何时更论文。明到故园如有忆,音书无惜寄来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求道 qiú dào
(1).寻找道路。《汉书·西南夷传》:“天子乃令 王然于 ……间出西南夷,指求 身毒国 。至 滇 , 滇王 当羌 乃留为求道。”
(2).追求得道。 唐 李商隐 《题僧壁》诗:“捨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汝刳心求道,而烧假银何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
(3).求助于道术。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一:“老道这时却恢复了平静,向着那女人一笑,‘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 ——《漢語大詞典》
(2).追求得道。 唐 李商隐 《题僧壁》诗:“捨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汝刳心求道,而烧假银何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
(3).求助于道术。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一:“老道这时却恢复了平静,向着那女人一笑,‘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动-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残 ( 殘 ) cán
残 [ cán ]
- 害,毁坏:~害。摧~。
-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 凶恶:~忍。~酷。凶~。
门外(门外)
唐 杜甫 三绝句 其二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骈字类编》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名-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 「雪白」的「雪」的又音。
思亲(思親)sī qīn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漢語大詞典》
望断(望斷)wàng duàn
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南齐书·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宋 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词:“雾失楼臺,月迷津渡, 桃源 望断无寻处。” 宋 李清照 《点绛唇》词:“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漢語大詞典》
岭头(嶺頭)lǐng tóu
(1).山顶。 唐 杜甫 《南楚》诗:“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唐 李益 《扬州送客》诗:“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宋 柳永 《临江仙》词:“ 荆 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2).特指 五岭 的山顶。 唐 沈佺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天长地阔 岭 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唐 王建 《送严大夫赴桂州》诗:“ 岭 头分界候,一半属 湘潭 。”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岭 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漢語大詞典》
(2).特指 五岭 的山顶。 唐 沈佺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天长地阔 岭 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唐 王建 《送严大夫赴桂州》诗:“ 岭 头分界候,一半属 湘潭 。”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岭 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