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神物 shén wù
(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漢語大詞典》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漢語大詞典》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 「凭 」的异体字。
顿 ( 頓 ) dùn
顿 [ dùn ]
-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
-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
- 叩,跺:~首再拜。
- 处理,设置:安~。整~。
- 疲乏:困~。劳~。
-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
- 次:三~饭。
- 同“钝”,不锋利。
- 姓。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动-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名- (一)、
- 之又音。
心目 xīn mù
(1).心和眼。泛指记忆,眼前。《国语·晋语一》:“上下左右,以相心目。” 三国 魏 曹丕 《又与吴质书》:“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每见居人以叶舟浮泛,就食菰米鱸鱼,近来思之,如在心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2).想法和看法;内心。《礼记·中庸》“故至诚如神” 宋 朱熹 集注:“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於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觉口噤体僵,有如梦魘,然心目仍了了。” 巴金 《家》十一:“我想要是她知道大哥为什么特别爱梅花,在大哥底心目中梅花含着什么意思,那么她不晓得会怎样悲伤呢。” ——《漢語大詞典》
(2).想法和看法;内心。《礼记·中庸》“故至诚如神” 宋 朱熹 集注:“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於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觉口噤体僵,有如梦魘,然心目仍了了。” 巴金 《家》十一:“我想要是她知道大哥为什么特别爱梅花,在大哥底心目中梅花含着什么意思,那么她不晓得会怎样悲伤呢。” ——《漢語大詞典》
展 zhǎn《國語辭典》
展 [ zhǎn ]
動- 翻轉、轉動。《說文解字·尸部》:「展,轉也。」《西遊記·第一○○回》:「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
- 舒張、打開。如:「舒展」。《莊子·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宋·蘇軾〈題淨因壁〉詩:「蕉心不展待時雨,葵葉為誰傾夕陽。」
- 延長。《漢書·卷九○·酷吏傳·王溫舒傳》:「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 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嘉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 施行、實施。《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勤。」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到了觀中,且安置閣兒上,擇日展禮。」
- 省視、檢閱。《周禮·春官·肆師》:「大祭祀,展犧牲。」
- 陳列、鋪放。如:「展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屬,各展其物。」
- 記錄。《周禮·天官·內宰》:「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緒。」
- 濡染。同「沾 」。參見「展汙 」條。
- 姓。如明代有展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