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朝黄钺看看下,始愧狂奴故态高。

张方平宋代〕《侯君房

爵位功名可自豪,青云志士岂而曹。一朝黄钺看看下,始愧狂奴故态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朝黄钺看看狂奴故态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黄钺(黄鉞)huáng yuè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 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 以黄鉞斩 紂 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 郭沫若 《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  ——《漢語大詞典》
看看 kàn kàn
估量时间之词。有渐渐、眼看着、转瞬间等意思。 唐 刘禹锡 《酬杨侍郎凭见寄》诗:“看看瓜时欲到,故侯也好归来。” 宋 王安石 《马上》诗:“年光如水尽东流,风物看看又到秋。”《水浒传》第一回:“﹝ 洪太尉 ﹞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説,肚里踌躇。”《儒林外史》第一回:“看看三个年头, 王冕 已是十岁了。” 郭沫若 《恢复·金钱的魔力》:“它已经吃遍了全世界的穷人,我的一家看看也快要被它吃掉。”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狂奴 kuáng nú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漢語大詞典》
故态(故態)gù tài
(1).老脾气;旧日或平素的举止神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光 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諛顺旨要领絶。’ 霸 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宋 叶适 《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公由此坐废,即復具野航,出没圩圲如其故态,不少介吝。”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高宗 李治 都屡次地告戒他,但不改故态。”
(2).泛指从前的状况。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二》:“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五:“这段故事的时期,大概在 中华民国 八九年到十一二年之间,到现在我写这个故事,一切局面已经不是前几年的故态。”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