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新舞彩,卫武秩宾筵。
郑真〔明代〕《挽故参政彭城郡公二十韵》
气禀天台秀,丰神委羽仙。养颐全静素,止息味重玄。
书饱三千牍,身尊九十年。瀛洲夸故老,廊庙数名贤。
茅土恩封重,圭璋宠赐专。清时华族望,盛德绍儒先。
空阔波澄海,虚明月在天。藜灯分瑞采,鸿宝发真诠。
火热烧丹灶,云深种玉田。文声金掷地,诗律锦盈笺。
画鹢频飞楫,青骢稳着鞭。衣冠倾洛社,花石胜平泉。
初度流光速,长生宝箓延。老莱新舞彩,卫武秩宾筵。
杳杳青空舄,飘飘白日旃。委形随去鹤,真骨蜕轻蝉。
饰礼崇周翣,归藏卜楚篿。诸公嗟绝笔,太史购遗编。
彷佛仪容接,悲凉涕泗湲。大招吾岂敢,行见表双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老莱(老萊)lǎo lái
老莱子 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老莱 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綵 老莱 并,侍车 江革 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莱 。”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名-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彩 cǎi《國語辭典》
彩 [ cǎi ]
名- 文章。《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 颜色、颜料。如:「五彩夺目」、「色彩」、「水彩」、「油彩」。
- 光华、光泽。唐·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诗:「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 赞美、夸奖的欢呼声。如:「喝倒彩」。《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那四面看的人,就海潮一般,喝了个连环大彩。」
- 奖。如:「头彩」、「摸彩」、「中彩」。
- 伤。如:「挂彩」。《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时三儿在旁边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著这回刀尖出彩。」
- 多种颜色的。如:「彩霞」、「彩衣」、「彩蝶」。
卫 ( 衛 ) wèi
卫 [ wèi ]
-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
- 防护人员:警~。后~。
-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
-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姓。
武 wǔ《國語辭典》
武 [ wǔ ]
名- 战斗、军事、暴力等事。相对于文而言。如:「动武」、「比武」、「整军经武」、「文武双全」。《孙子·行军》:「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足迹。《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楚辞·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武,奏大武也。」指周公所作歌颂武王武功之诗。首章二句为:「于皇武王,无竞维烈。」于,音乌,叹词。皇,大也。无竞维烈,言其功业人莫与竞也。
- 姓。如汉代有武臣。
- 与军事、战斗有关的。如:「武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 勇猛、威风。如:「勇武」、「威武」、「神武」、「英武」、「孔武有力」。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
秩 zhì《國語辭典》
秩 [ zhì ]
名- 官吏的职位、品级。《管子·山至数》:「去其都秩,与其县秩。」《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
- 俸禄。《左传·庄公十九年》:「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 十年为一秩。如:「八秩诞辰」。唐·白居易〈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宋·苏轼〈无题〉诗:「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 整齐有条理。《明史·卷一三八·陈修传》:「皆精心筹划,铨法秩然。」
宾筵(賓筵)bīn yán
亦作“賔筵”。
(1).宴请宾客的筵席。 唐 张说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宾筵尽 狐 赵 ,导骑多 卫 霍 。” 刘师培 《文说·宗骚》:“桂酒椒浆,侈列宾筵之品。”
(2).指鹿鸣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商丘 陈叟 ,名 百万 ,生长 嘉 隆 间,一百九龄,曾登宾筵。”
(3).指幕宾席位。 ——《漢語大詞典》
(1).宴请宾客的筵席。 唐 张说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宾筵尽 狐 赵 ,导骑多 卫 霍 。” 刘师培 《文说·宗骚》:“桂酒椒浆,侈列宾筵之品。”
(2).指鹿鸣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商丘 陈叟 ,名 百万 ,生长 嘉 隆 间,一百九龄,曾登宾筵。”
(3).指幕宾席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