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屋里(屋裏)wū lǐ
(1).室内。 北周 庾信 《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唐 杜甫 《见萤火》诗:“忽惊屋里琴书冷,復乱簷前星宿稀。” 唐 姚合 《咏破屏风》:“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红楼梦》第三八回:“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2).家里。 元 萨都剌 《过嘉兴》诗:“ 吴 中过客莫思家, 江 南画船如屋里。”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娃在县中上学,我和老伴在屋里。” ——《漢語大詞典》
(2).家里。 元 萨都剌 《过嘉兴》诗:“ 吴 中过客莫思家, 江 南画船如屋里。”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娃在县中上学,我和老伴在屋里。” ——《漢語大詞典》
琴书(琴書)qín shū
(1).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 汉 刘歆 《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元 王旭 《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 清 华岩 《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名-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田 tián《國語辭典》
田 [ tián ]
名- 土地。如:「稻田」、「梯田」、「瓜田李下」、「蔗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我执曹君,而分曹魏之田以赐宋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可开采某些资源的地带。如:「煤田」、「盐田」。
- 姓。如战国时魏有田子方。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耕种。《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通「佃」。
- 打猎。如:「田猎」。《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国语·齐语》:「田、狩、罼、弋,不听国政。」通「畋」。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 缠:~线。缠~。
-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庭 tíng《國語辭典》
庭 [ tíng ]
名- 厅堂、正房。《说文解字·广部》:「庭,宫中也。」清·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 院子、大厅台阶前的空地。如:「庭院」。《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泛称宽阔的地方。如:「大庭广众」。
- 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如:「法庭」、「开庭」、「民事庭」。
- 额头。如:「天庭饱满」、「庭阙不张」。
松树 sōng shù
松属(Pinus)的植物 ——《整理自网络》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藤缠(藤纏)téng chán
(1).藤蔓缠绕。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
(2).比喻纠缠。《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若只是买糖,一次便了,为何这等藤缠?里头必有缘故。”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纠缠。《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若只是买糖,一次便了,为何这等藤缠?里头必有缘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