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萧艾满城邑,馨香不数兰与荪。
李昱〔明代〕《煮豆酌白酒歌戊戌前作》
煮豆酌白酒,豆肥酒气温。相对二三子,其乐难具论。
君不见晓来雨过东家村,丛丛豆荚生篱根。阿翁提篮跣双足,采摘采摘呼诸孙。
归来笑指老瓦盆,酒波犹带新糟浑。田家酒具如洼尊,一椀入口春无痕。
两椀三椀鲸涛奔,四椀五椀和江吞。须臾饮至百十椀,眼花耳热低乾坤。
忆昨豺虎如云屯,旌旗满目烟尘昏。杀人如麻血成海,十室九家无一存。
大臣自合死社稷,况叨厚禄承君恩。近闻省府日筵宴,椎牛宰马齐昆崙。
吾徒布衣在草野,忧心恻恻怀至尊。呜呼萧艾满城邑,馨香不数兰与荪。
呼童煮豆复进酒,呼儿为我关柴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呜呼(嗚呼)wū hū
亦作“ 呜乎 ”。亦作“ 呜虖 ”。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萧艾(蕭艾)xiāo ài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清 方文 《即事》诗之二:“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城邑 chéng yì
城和邑。泛指城镇。《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於手拇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程公 为是州,得 闽山 嶔崟之际,为亭於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四瞩。”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茅盾 《耶稣之死》:“城邑被火焚烧,田地为外邦人所侵吞。” ——《漢語大詞典》
馨香 xīn xiāng
(1).散播很远的香气。《国语·周语上》:“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韦昭 注:“馨香,芳馨之升闻者也。”《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少顷,拿了七钟细茶来,馨香可掬,每人面前一盏。” 陈毅 《冬夜杂咏·幽兰》:“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2).芳香馥郁貌。 汉 宋子侯 《董娇娆》诗:“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唐 元稹 《郑氏封才人制》:“桃姿焜燿,兰行馨香?” 明 陈子龙 《长歌行》之二:“仙人餐沆瀣,肌体何馨香?” 冰心 《南归》:“对于这些无情的自然,如阳光,如花卉,在她的病的静息中,也加倍的温煦馨香。”
(3).指用作祭品的黍稷。《左传·僖公五年》:“若 晋 取 虞 ,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唐 包佶 《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调太羹而注黄流兮,荐馨香而攸宜。”亦泛指供奉神佛的香火。绍剧《龙虎斗》第十场:“生为英雄死为神,千秋万岁受馨香。”
(4).谓祷祝时心诚意切。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若不雩恐为灾判》:“馨香以感,夕旦望於月离。” 清 谭嗣同 《致邹岳生书》之一:“依依天末,住去两点,惟有馨香祷之而已。”参见“ 馨香祷祝 ”。
(5).比喻风雅。《镜花缘》第七四回:“教我各处找不着,原来却在围棋一处。看这光景,大约也是要借点馨香之意。”
(6).比喻可流传后代的好名声。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男儿抱热血,君子不偷生,光彩留今史,馨香貽后人。” ——《漢語大詞典》
(2).芳香馥郁貌。 汉 宋子侯 《董娇娆》诗:“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唐 元稹 《郑氏封才人制》:“桃姿焜燿,兰行馨香?” 明 陈子龙 《长歌行》之二:“仙人餐沆瀣,肌体何馨香?” 冰心 《南归》:“对于这些无情的自然,如阳光,如花卉,在她的病的静息中,也加倍的温煦馨香。”
(3).指用作祭品的黍稷。《左传·僖公五年》:“若 晋 取 虞 ,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唐 包佶 《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调太羹而注黄流兮,荐馨香而攸宜。”亦泛指供奉神佛的香火。绍剧《龙虎斗》第十场:“生为英雄死为神,千秋万岁受馨香。”
(4).谓祷祝时心诚意切。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若不雩恐为灾判》:“馨香以感,夕旦望於月离。” 清 谭嗣同 《致邹岳生书》之一:“依依天末,住去两点,惟有馨香祷之而已。”参见“ 馨香祷祝 ”。
(5).比喻风雅。《镜花缘》第七四回:“教我各处找不着,原来却在围棋一处。看这光景,大约也是要借点馨香之意。”
(6).比喻可流传后代的好名声。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男儿抱热血,君子不偷生,光彩留今史,馨香貽后人。” ——《漢語大詞典》
不数(不數)bù shù
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漢語大詞典》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漢語大詞典》
兰 ( 蘭 ) lán
兰 [ lán ]
-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 古书上指“木兰”。
-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 古同“斓”,斑斓。
- 姓。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荪 ( 蓀 ) sūn
荪 [ sūn ]
- ◎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称“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