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临高堂,咨询尽民俗。
昼夜分长短,气候互凉燠。昼长宜官府,夜短省镫烛。
镫烛民膏脂,燃之非我欲。无奈更漏长,欲眠还反复。
起坐向灯前,中心如转毂。或将既往追,或将未来续。
兵民当怀绥,边境宜储蓄。化何由而行,政何由而肃。
思之有未得,还将旧书读。职分所当为,一一在心目。
夜分方就枕,展转犹未足。奴隶不得眠,偶语向厨屋。
为此非好劳,庶以偿俸禄。自从春昼长,百事免拘束。
冠盖临高堂,咨询尽民俗。贫者为宽征,饥者为发粟。
善良加抚摩,豪强使慑服。闾里无横科,仓廪有馀谷。
简教厉兵戎,公勤披案牍。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
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退食时从容,吟诗对脩竹。
夜后即安眠,何须论荣辱。民财免耗伤,奴隶无怨讟。
此事良自知,谁能喻衷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冠盖(冠蓋)guān gài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漢語大詞典》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漢語大詞典》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 到,来:光~。莅~。亲~。
- 遭遇,碰到:~时。面~。
-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 姓。
高堂 gāo táng
(1).高大的厅堂,大堂。《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王逸 注:“言所造之室,其堂高显。”《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唐 郑鏦 《邯郸侠少年》诗:“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五:“鹤鸣引双雏,欲集高堂下。”
(2).借指华屋。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闥洞房。”
(3).借指朝廷。语本《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4).指父母。 唐 韦应物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诗:“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明 夏完淳 《寄后张》诗:“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 续范亭 《五百字诗》:“人人齐称讚,早早交公粮,可以悦妻子,可以奉高堂。”
(5).高敞。《魏书·恩倖传·赵脩》:“是年,又为 脩 广增宅,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廡周博,崇丽拟於诸王。”
(6).复姓。 秦 有 高堂生 。见《史记·儒林列传》。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华屋。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闥洞房。”
(3).借指朝廷。语本《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4).指父母。 唐 韦应物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诗:“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明 夏完淳 《寄后张》诗:“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 续范亭 《五百字诗》:“人人齐称讚,早早交公粮,可以悦妻子,可以奉高堂。”
(5).高敞。《魏书·恩倖传·赵脩》:“是年,又为 脩 广增宅,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廡周博,崇丽拟於诸王。”
(6).复姓。 秦 有 高堂生 。见《史记·儒林列传》。 ——《漢語大詞典》
咨询(諮詢)zī xún
(1).征求意见。 汉 王逸 《九思·疾世》:“纷载驱兮高驰,将諮询兮皇 羲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 邵 年四十九”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时朝廷初建,动有疑议,宗庙制度皆 循 所定,朝野諮询,为一时儒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 鬻熊 知道,而 文王 諮询。”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中令在 北京 日,素与 周祖 亲洽。 周太祖 屡召中令諮询戎事。” 王重民 《〈徐光启集〉序言》:“在博访谘询以外,进而通过试验,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
(2).询问,打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他日归来,倘失於记忆,但於近邨諮询 卫辉 杨氏 宅,应无不知之者。” ——《漢語大詞典》
(2).询问,打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他日归来,倘失於记忆,但於近邨諮询 卫辉 杨氏 宅,应无不知之者。”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民俗 mín sú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