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将相皆裸虫,有不死者东王公。
姚燮〔清代〕《作放歌行七章遣醉 其七》
酒为鸿濛天一水,开辟初皇杜康氏。刘伶李白真皇孙,不肖常虞辱先轨。
小臣龌龊化外民,日餐羞饭焚劳薪。文章啁啾屋角鬼,妻孥拉杂檐眉尘。
其人可人书可火,万古中间漂一我。攘臂不行杜老前,抱席难安屈公左。
吁嗟天地毋瞆聋,常留佳日兼好风。神仙将相皆裸虫,有不死者东王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神仙(神僊)shén xiān
亦作“ 神僊 ”。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 燕 齐 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 燕 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 九江 传神僊, 会稽 隐廛閈。” 陈毅 《游桂林》诗:“愿作 桂林 人,不愿作神仙。”
(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宣 温 , 神仙 长年 , 金华 玉堂 , 白虎 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殫论。”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神仙殿 。” ——《漢語大詞典》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 燕 齐 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 燕 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 九江 传神僊, 会稽 隐廛閈。” 陈毅 《游桂林》诗:“愿作 桂林 人,不愿作神仙。”
(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宣 温 , 神仙 长年 , 金华 玉堂 , 白虎 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殫论。”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神仙殿 。” ——《漢語大詞典》
将相(將相)jiàng xiàng
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 为皇帝。” 唐 李涉 《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 卢龙 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裸虫(倮蟲)luǒ chóng
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古代常用以指人。《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飢,食倮虫,何变之有?” 清 龚自珍 《释风》:“且吾与子何物?固曰:倮虫。”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死者 sǐ zhě
已死的人。例如:死者与生者。 ——《漢語大詞典》
东王公(東王公)dōng wáng gōng
亦作“ 东皇公 ”。 神话中的仙人名。掌管男仙名籍。与 西王母 对称。《神异经·东荒经》:“ 东荒山 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长一丈,头髮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立东郊以祭阳,名曰 东皇公 ;立西郊以祭阴,名曰 西王母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东王公 讳 倪 ,字 君明 。天下未有人民时,秩二万六千石,佩襍色綬,綬长六丈六尺,从女九千,以丁亥日死。”按, 东王公 异名甚多,也称 木公 、 东木公 、 东华帝君 、 东华真人 等。参阅《太平广记》卷一引《仙传拾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