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云若 yún ruò
(1).假若。《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彼塞我施,若无天乎?云若有天,我必胜之。”
(2).如同。 ——《漢語大詞典》
(2).如同。 ——《漢語大詞典》
司马(司馬)sī mǎ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 ,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 ,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参阅《通典·职官二》。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英豪 yīng háo
(1).英雄豪杰。《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孙策 ﹞新并 江 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二:“不如分减閒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 清 刘大櫆 《徐昆山文序》:“ 雍正 三年,余游京师,与四方之英豪相结。” 陈毅 《孟良崮战役》诗:“喜见贼师精鋭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2).武艺高超,胆略过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攻 秦 不下,缘 秦 将英豪兵勇。”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志气凌云贯九霄, 周仓 今日逞英豪。”《西游记》第三一回:“猛烈的猴王添猛烈,英豪的怪物长英豪。” ——《漢語大詞典》
(2).武艺高超,胆略过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攻 秦 不下,缘 秦 将英豪兵勇。”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志气凌云贯九霄, 周仓 今日逞英豪。”《西游记》第三一回:“猛烈的猴王添猛烈,英豪的怪物长英豪。” ——《漢語大詞典》
磨 mó/mò《國語辭典》
磨 [ mó ]
动- 摩擦而使物品光滑或锐利。如:「磨光」、「磨刀」。
- 将物研细。如:「磨细」、「磨粉」、「磨墨」。
- 消灭、泯灭。《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 纠缠不休。如:「你真是会磨,竟然让他答应了!」《三侠五义·第五回》:「连包兴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爷今日叫疯子磨住了。』」
- 艰难、阻碍。如:「好事多磨」。
- 纠缠不休的。如:「磨功」。
磨 [ mò ]
名- 两块圆形的石盘相合,当中有轴,推转上面一石,用来碾碎谷物的器具。如:「石磨」、「磨房」。也称为「磨 盘」。
- 推动磨子将谷物碾平。如:「磨豆腐」、「磨豆浆」。
- 掉转,多指车辆。如:「巷子太窄,没法子磨车。」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名-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 贪污的。如:「墨吏」。
捉 zhuō《國語辭典》
捉 [ zhuō ]
动- 握住、拿。如:「捉襟见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 逮捕、抓住。如:「捕捉」、「活捉」、「捉贼」、「捕风捉影」、「猫捉老鼠」。
- 戏弄。如:「捉弄」。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题 ( 題 ) tí《國語辭典》
題 [ tí ]
名- 額頭。《說文解字·頁部》:「題,額也。」《韓非子·解老》:「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題。』」
- 詩文、演講或一件事情所標立的一項名目。如:「標題」、「詩題」、「文題」。
-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問題。如:「選擇題」、「試題」、「問答題」。
- 量詞。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 簽署、寫在上面。如:「題名」、「題詩」、「題字」。
- 述說。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諸葛亮鋤田鉋地,劉先生織席編履,那等的人題他做甚麼?」同「提 」。
宝刀(寶刀)bǎo dāo
珍贵的战刀。亦泛指战刀。《穀梁传·僖公元年》:“ 孟劳 者, 鲁 之宝刀也。” 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序》:“ 建安 中,家父 魏王 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他两个,一个使雁翎宝刀,一个使龙尾禪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