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丑非鸠盘茶,妒悍裴谈家。

张端元代〕《白头母次徐孟岳韵

白头母,结缡亦尝作新妇。鸡皮鲐背行龙钟,数挽青裙不掩股。

自从夫婿死军中,夜夜西风吹独树。问之言是馀杭民,义兵当年起闾伍。

生子谁如孙仲谋,忧国谁如祭征虏。白头母,自伤还自语。

情知有生不如无,人间何似黄泉路。记妾当年出嫁时,人言李下元无蹊。

只今瓶沈宝钗折,纵守贞心何足埒。丑非鸠盘茶,妒悍裴谈家。

妍非张丽华,解唱《后庭花》。岂学乳媪嫁窦老,竟使世人呼阿奢。

白头终当死村坞,有足何曾入城府。近闻金鸡夜半啼,天子肆赦平淮西。

白头母命在丝忽,得见太平无此骨。东家箜篌急于雨,西家银筝移雁柱。

请君弹作《白头吟》,莫放哀声入云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鸠盘茶妒悍

丑 ( 醜 ) chǒu《國語辭典》

丑 [ chǒu ]

  1. 地支的第二位。
  2. 時辰名。約當凌晨一點到三點。
  3. 傳統戲劇中,扮演滑稽可笑人物的喜劇腳色。如:「小丑」、「文丑」、「武丑」。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丑扮小閑引淨扮劉一郎上。」
  4. 姓。如南朝齊有丑千。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鸠盘茶(鳩盤茶,鳩槃茶)jiū pán chá
犹鸠盘荼。《太平广记》卷二五一引 唐 无名氏《笑言·邻夫》:“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鳩盘茶。”
鳩槃茶:犹鸠盘荼。《佛藏经·念僧品》:“若人作是分别,是男是女,是天是龙,是夜叉,是乾闥婆,是鳩槃茶,是法是非法,作是分别已得种种事。”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鸠槃茶》:“‘鳩槃茶’乃佛经语,或作‘拘辨茶’、‘究槃茶’、‘恭畔茶’、‘弓槃茶’,皆一也。言瓮形似冬瓜也,以是为喻,状其容之丑也。”   ——《漢語大詞典》
妒悍 dù hàn
亦作“妬悍”。 嫉忌而凶暴。《旧唐书·房孺复传》:“ 崔 妬悍甚,一夕杖杀 孺復 侍儿二人,埋之雪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 延平 吴氏 姊妹六人皆妬悍残忍,时号六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命妇以妒受杖》:“礼部致仕左侍郎 杨宣 妻 王氏 素妒悍,杖杀侍婢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
裴 péi《國語辭典》

裴 [ péi ]

  1. 形容衣服很长。《说文解字·衣部》:「裴,长衣貌。」
  1. 犹豫不决。通「徘」。参见「裴回 」条。
  1. 姓。如晋朝有裴楷,唐朝有裴度。
谈 ( 談 ) tán
谈 [ tán ]
  1.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
  2.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
  3. 姓。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