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

姚燮清代〕《水调歌头 太湖晓波

三万六千顷,七十二芙蓉。晓烟浩浩不尽,晓水更濛濛。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山色互萦绕,一百里东风。

迷离树,是岭橘,是江枫。晴云摇旭其上,黄色乱青葱。

坐我舵楼横笛,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破浪羡伊稳,四扇侧罛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帆影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长空

帆影 fān yǐng
(1).指帆船去远而模糊的形象。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岸迴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秋日见赠》:“远江帆影秋芜外,故苑砧声晚树中。” 清 查慎行 《雨中渡黄河》诗:“中流帆影没,远树浪头生。”
(2).帆篷的影子。 宋 陆游 《观潮》诗:“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  ——《漢語大詞典》
芦 ( 蘆 ) lú
芦 [ lú ]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如“~丛”、“~塘”、“~箔”、“~荡”。
  2. 姓。
蒲 pú《國語辭典》

蒲 [ pú ]

  1. 植物名:➊ ​香蒲的简称。参见「[[香蒲]]」条。➋ ​菖蒲的简称。也称为「蒲子」。参见「[[菖蒲]]」条。➌ ​蒲柳的简称。参见「蒲柳 」条。
  2. 地名:➊ ​春秋时卫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长垣县境。➋ ​春秋时晋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永济县。
  3. 姓。如清代有蒲松龄。
深处 shēn chù
很深的地方。例如:白云深处有人家;海洋深处的宝藏。
内部。例如:心灵深处。  ——《漢語大詞典》
人影 rén yǐng
(1).人的身影。 唐 张谓 《送裴侍御归上都》诗:“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极目荒凉,黯黯的夕阳,投着散乱的人影。”
(2).指人的踪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此道人未必是好人了。喫酒喫肉,又在此荒山居住,没个人影的所在。”  ——《漢語大詞典》
琉璃 liú lí
亦作“瑠璃”。
(1).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厠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捲真珠上玉钩。”
(2).指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窻扉多是緑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絶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 以緑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孙华 《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於是採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復容坚物振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 所製,则脆薄而色微青。”
(4).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 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闕。”此喻晴空。 清 纳兰性德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 。”此喻雪。
(5).指玻璃灯。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繫天灯,掛琉璃。”  ——《漢語大詞典》
明处(明處)míng chù
(1).明亮的地方;有光亮的地方。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集·古今石刻辨》:“以纸加碑上,贴於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马识途 《老三姐》:“其实我站在明处,你却站在黑处呢。”
(2).公开的场合。如:有话说在明处。
明确地作出判断。 汉 王充 《论衡·案书》:“至于论,不务全疑,两传并记,不肯明处,孰与剖破浑沌?”  ——《漢語大詞典》
雁影(雁影)
唐 骆宾王 送刘少府游越州 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
唐 李端 送郭补阙归江阳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唐 许浑 晚泊七里滩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
宋 陆游 游山步二首 其二 水边更觉梅花瘦,云外谁怜雁影孤。
宋 戴炳 次韵郑安道怀君玉弟游东嘉 雁影参差霜正冷,寄言归计莫迟迟。
宋 戴复古 江滨晓步 雁影参差半江月,鸡声咿喔数家村。  ——《骈字类编》
界 jiè《國語辭典》

界 [ jiè ]

  1. 不同事物的分界。如:「地界」、「邊界」、「疆界」、「國界」、「以河為界」。《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為界。」
  2. 按職業、工作、性別或其他事物所劃分的特定範圍。如:「眼界」、「政界」、「教育界」、「婦女界」。
  3. 生物學分類系統中最大的等級。如:「動物界」、「植物界」。
  1. 區隔、劃分。《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
  2. 離間。《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范雎)​界涇陽抵穰侯而代之,當也。」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界,間其兄弟使疏。」
  3. 接鄰、毗連。如:「花蓮縣北界宜蘭縣。」《文選·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长空(長空)cháng kōng
指天空。天空辽阔无垠,故称。 南朝 梁 萧统 《弓矢赞》:“杨叶命中,猿堕长空。” 唐 元稹 《谕宝》诗:“大鹏无长空,举翮受羈絏。” 宋 辛弃疾 《太常引》词:“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