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太湖滨,到家步才跬。
归程雪边来,四旬六千里。瞿唐过滟滪,洞庭至彭蠡。
涉历天下险,心有如此水。朅来太湖滨,到家步才跬。
胡贻蜚廉怒,相挟冯夷氏。惊飙昼而作,骇浪暮不已。
令人向洋叹,可望不可迩。组练前陈扼,银屋平地起。
逡巡问维楫,飘泊委芦苇。归心苦何遽,短棹姑小舣。
尝闻强则避,事当顺而理。平明迟解缆,天宇果新霁。
金乌甫生东,鱼龙首俱弭。上下大圆镜,四面平如砥。
天公翻覆手,风后吹嘘是。巽转而之坤,帆去随所指。
出湖且入港,曾不片时尔。前津问锡麓,弗远尺有咫。
舟人顾相贺,昨忧变今喜。我生客江湖,噫嘻嗟老矣。
可以速则速,时当止则止。岂惟行舟然,世事只如此。
由兹石塘出,此去皆坦履。归来荷圣恩,全家赖天赐。
息阴亟休影,杜门以却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朅来(朅來)qiè lái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漢語大詞典》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漢語大詞典》
太湖 tài hú
湖名。古称 震泽 、 具区 、又称 五湖 、 笠泽 。地跨 江苏 、 浙江 二省。它承受 大运河 和 苕溪 来水,主要由 黄浦江 泄入 长江 。洪水期湖面2213平方公里,旧时称三万六千顷,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岛屿有48个,以 洞庭东山 、 洞庭西山 、 马迹山 、 鼋头渚 为最著。烟波浩渺,景色多姿,自古称胜景。 ——《漢語大詞典》
滨 ( 濱 ) bīn
滨 [ bīn ]
- 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湖~。
- 靠近(水边):~海。~湖。~江。
到家 dào jiā
(1).前往他人之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牛牢》:“ 牛牢 字 君直 ……恒有疾,州郡之官常先到家致意焉。”
(2).回到家中。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红楼梦》第一○二回:“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着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 吴贵 到家,已死在炕上。” 钱钟书 《围城》一:“好了,明天到家了!”
(3).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明 李贽 《覆杨定见书》:“文章若未到家,须到家,乃已。”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家之能事不一端,而曰苍老,曰波澜,目为到家,评诗者所为造诣境也。” ——《漢語大詞典》
(2).回到家中。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红楼梦》第一○二回:“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着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 吴贵 到家,已死在炕上。” 钱钟书 《围城》一:“好了,明天到家了!”
(3).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明 李贽 《覆杨定见书》:“文章若未到家,须到家,乃已。”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家之能事不一端,而曰苍老,曰波澜,目为到家,评诗者所为造诣境也。” ——《漢語大詞典》
步 bù《國語辭典》
步 [ bù ]
動-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 量詞:➊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➋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➌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埠」。
-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跬 kuǐ《國語辭典》
跬 [ kuǐ ]
名- 半步,一举足的距离。走路时一脚向前踏下称为「跬」,另一脚再向前踏称为「步」。《小尔雅·广度》:「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汉·贾谊《新书·卷二·审微》:「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会大雾昼冥,跬不可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