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天白日 qīng tiān bái rì
(1).青天和白日。谓天气晴好。 唐 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臺。” 宋 杨万里 《明发房溪》诗:“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水浒传》第八七回:“﹝ 公孙胜 ﹞便收了法术,阵中仍復如旧,青天白日。” 刘大白 《旧梦》诗:“青天白日之下,认识我心底光明,轰雷掣电之下,认识我心底勇猛。”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按照老年的规矩,娶再醮的妇人应当在半夜里,因为寡妇再嫁是不体面的,见不到青天白日的。”
(2).谓大白天。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如今这青天白日,关着铺门,像什么模样?”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青天白日做甚么梦,敢看见 杜丽娘 和 柳梦梅 么?” 张天翼 《清明时节》:“ 龚县长 发了脾气:青天白日出了这个乱子,在治安上太说不过去。”
(3).喻政治清明。 唐 王建 《寄分司张郎中》诗:“青天白日当头上,会有求閒不得时。”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内韜骏发之才,蔚负老成之望。青天白日,有是清明;霽月光风,终然洒落。”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青天白日是所谓青天大老爷的主义。”
(4).指中国国民党党旗、党徽。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四:“一点也没有问题,今天的‘青天白日’明天便要换成‘清早的太阳’。” 王德清 《红军的帽子》:“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为了团结抗 日 ,上级动员把红军帽子换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帽子。” ——《漢語大詞典》
(2).谓大白天。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如今这青天白日,关着铺门,像什么模样?”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青天白日做甚么梦,敢看见 杜丽娘 和 柳梦梅 么?” 张天翼 《清明时节》:“ 龚县长 发了脾气:青天白日出了这个乱子,在治安上太说不过去。”
(3).喻政治清明。 唐 王建 《寄分司张郎中》诗:“青天白日当头上,会有求閒不得时。”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内韜骏发之才,蔚负老成之望。青天白日,有是清明;霽月光风,终然洒落。”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青天白日是所谓青天大老爷的主义。”
(4).指中国国民党党旗、党徽。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四:“一点也没有问题,今天的‘青天白日’明天便要换成‘清早的太阳’。” 王德清 《红军的帽子》:“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为了团结抗 日 ,上级动员把红军帽子换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帽子。” ——《漢語大詞典》
心源 xīn yuán
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 元稹 《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 邵雍 《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疎懒味偏长。”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浑沦与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贞统於《乾》《坤》之妙。”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玉札 yù zhá
(1).玉版刻的道书。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僊之经,至要之言。”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丹丘 肃朝礼,玉札工紬绎。”《云笈七籤》卷七:“此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之。”
(2).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
(3).植物名。即地榆,也叫玉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神仙服食经》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难得……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
(4).药名。玉泉的别名。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王伯大 音释:“玉泉,一名玉札。” 郑观应 《盛世危言》卷五:“如服玉札金丹,悉革瞶聋之病。” ——《漢語大詞典》
(2).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数行玉札存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
(3).植物名。即地榆,也叫玉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神仙服食经》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难得……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
(4).药名。玉泉的别名。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王伯大 音释:“玉泉,一名玉札。” 郑观应 《盛世危言》卷五:“如服玉札金丹,悉革瞶聋之病。” ——《漢語大詞典》
丹砂 dān shā
亦作“ 丹沙 ”。
(1).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管子·地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
(2).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味灵丹沙,气验青雘。”《宋史·薛居正传》:“﹝ 居正 ﹞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 明 谢榛 《元夕道院同公实五君得家字》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邛 弹緑綺。” ——《漢語大詞典》
(1).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管子·地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
(2).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味灵丹沙,气验青雘。”《宋史·薛居正传》:“﹝ 居正 ﹞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 明 谢榛 《元夕道院同公实五君得家字》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邛 弹緑綺。” ——《漢語大詞典》
药笼(藥籠)yào lóng
盛药的器具。比喻储备人才之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夫海内才士,诚国家药笼中所不可无。” 清 钱谦益 《送房海客赴南吏部》诗:“物情或可饶甘子,药笼无多辨豨苓。” 郁达夫 《采石矶》七:“八府的学生,正来 当涂 应试,听得学使 朱公 的雅兴,都想来看看 朱公 药笼里的人材。”参见“ 药笼中物 ”。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