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千境在人间世,四百峰悬小有天。

欧必元明代〕《朱季美招过激清台小集席上赠憨上人

乐土谁堪结净缘,与君相对即陶然。三千境在人间世,四百峰悬小有天。

差拟比丘初散众,敢言居士亦逃禅。坐深渐入清凉界,何必攒眉向白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千人间世四百小有天

三千 sān qiān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境 jìng《國語辭典》

境 [ jìng ]

  1. 疆界。如:「边境」、「国境」。《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唐·韩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四境之内,竟岁无一事。」
  2. 地方、区域。如:「仙境」、「胜境」。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 情况、光景。如:「顺境」、「逆境」、「家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宋·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4. 程度、地步。如:「学无止境」、「已臻化境」。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人间世(人間世)rén jiān shì
人世;世俗社会。 宋 陈师道 《平翠阁》诗:“欲置湖上田,谢絶人间世。” 清 洪升 《长生殿·怂合》:“且慢提,人间世、有一处怎偏忘记?” 茅盾 《创造》:“有时竟觉得我确已超出了人间世,夷然忘了我的存在,也忘了人的存在。”  ——《漢語大詞典》
四百
唐 徐夤 忆潼关 须知皇汉能扃鐍,延得年过四百馀。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三 入林屋洞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元 杨维桢 三阁图 红尘巴马四百秋,五城步障五花毬。  ——《骈字类编》
峰 fēng《國語辭典》

峰 [ fēng ]

  1. 高而尖的山头。如:「顶峰」、「高峰」、「颠峰」。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2. 形似山头高起的部分。如:「驼峰」、「波峰」。
悬 ( 懸 ) xuán
悬 [ xuán ]
  1.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3. 距离远:~隔。~殊。
  4. 危险:~崖。~乎(“”读轻声)。
  5. 公开提示:~赏。
小有天 xiǎo yǒu tiān
(1).道家所传洞府名。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 王屋山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太素真人王君内传》:“ 王屋山 有小天,号曰 小有天 ,周迴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万古 仇池 穴,潜通 小有天 。”
(2).泛喻名胜地方。 宋 赵师侠 《阳华岩》诗:“縈迴栈道泉湍响,疑是僊家小有天。”《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茅君内传》:“ 王屋山 之洞,周迴万里,名曰 小有清虚之天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