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铁马响丁冬,梦入江南涉林薄。
阳春烟景足吟赏,放眼高歌浮碧落。静观自得佳兴同,匪唯容膝欣有托。
虞山楼高迎大海,柳浪湖圆绕外郭。中有官衙转运居,西偏一室依山脚。
青峰迤逦薜萝墙,朱栏屈曲芙蓉幕。大人公馀偶小憩,惜此分阴感萧索。
閒情湿雪赋梅花,佳兆春风簪芍药。不有名区寄旷怀,何因雅集传官阁。
殷勤拂拭旧窗纱,额曰来青破寂寞。三径移栽即墨松,半间留饲成都鹤。
楸枰著子石生苔,竹馆鸣弦风捲箨。葡萄旧酿酒樽开,旗枪新试茶铛灼。
斗室能藏大块春,升堂但见诸天廓。髫龄随侍古齐州,数椽书舍尤开拓。
三岛神山翠黛浓,万里海天黑云霩。回首当年倦倚栏,惆怅东风事如昨。
更忆京华青琐客,玉堂粉署扃金钥。月明铁马响丁冬,梦入江南涉林薄。
也知传社如云烟,竹楼雪堂先民作。三载报政逝将去,四时读书聊可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月明 yuè míng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漢語大詞典》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漢語大詞典》
铁马(鐵馬)tiě mǎ
(1).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文选·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羣,朱旗万里。” 李善 注:“铁马,铁甲之马。”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州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明 无心子 《金雀记·饯别》:“金戈和铁马,壮儒绅,竚看弘施立大勋。”
(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簷前悬铁马,始於 隋煬帝 。《南部烟花记》云:‘临池观竹,既枯, 隋 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 煬帝 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簷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竹骏代,今俗则以烧料谓之铁马。以如马被甲作战斗形,且有声也。’”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 ——《漢語大詞典》
(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簷前悬铁马,始於 隋煬帝 。《南部烟花记》云:‘临池观竹,既枯, 隋 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 煬帝 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簷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竹骏代,今俗则以烧料谓之铁马。以如马被甲作战斗形,且有声也。’”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 ——《漢語大詞典》
响 ( 響 ) xiǎng
响 [ xiǎng ]
- 声音:~声。~箭。~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 发出声音:钟~了。
- 声音高,声音大:~亮。~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 回声:~应(yìng )。如~斯应(喻反应迅速)。
丁冬 dīng dōng
象声词。 唐 庄南杰 《阳春曲》:“紫锦红囊香满风,金鸞玉軾摇丁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少间,妓果出。年十七八,玉珮丁冬,云鬟掠削。”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雨大的时候丁冬的可以听到檐漏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 做梦:~见。
-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涉 shè《國語辭典》
涉 [ shè ]
动- 徒步渡水。如:「跋山涉水」。宋·陆游〈秋郊有怀〉诗四首之四:「秋山瘦益奇,秋水浅可涉。」
- 乘船渡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唐·韩愈〈闵已赋〉:「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 经历。如:「涉险」、「涉世未深」。《管子·兵法》:「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
- 牵连、相关。如:「牵涉」、「涉嫌」。《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 进入、陷入。如:「涉足」。《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 泛读、博览。如:「涉猎群书」。宋·王安石〈祭韩钦圣学士文〉:「纷百家兮并涉,超独怀兮道德。」
- 姓。如宋代有涉纬。
林薄 lín bó
(1).交错丛生的草木。《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王逸 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仰而比之,则景星之佐三辰,俯而方之,则林薄之裨嵩岳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 苏曼殊 《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 恒河 去不息,悲风振林薄。”
(2).借指隐居之所。《晋书·束晳传》:“忠不足以卫己,祸不可以预度,是士讳登朝而竞赴林薄。”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隐居之所。《晋书·束晳传》:“忠不足以卫己,祸不可以预度,是士讳登朝而竞赴林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