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曾瞻遗影在,水竹写悠闲。

孙慧良清代〕《清閟阁

清绝诗兼画,萧然梧石间。性迂遭白眼,骨傲对青山。

独醒难趋世,焚香好闭关。曾瞻遗影在,水竹写悠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遗影水竹悠闲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1.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遗影(遺影)yí yǐng
(1).谓留下影子。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帷袵旷遗影,栋宇与子辞。”
(2).指遗留下的影子。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餘声。” 宋 陈与义 《幽窗》诗:“高鸟度遗影,风扉语移时。”
(3).犹遗像。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爱其贞恒之性,嘉其可久之姿,莫若图玅像於檀香,写遗影於祗树。” 唐 刘长卿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诗:“云龕闭遗影,石窟无人烟。” 周立波 《苏联红军博物馆》:“她的遗体还留在那儿的雪里,红军拨开积雪,拍了一张照片,这是她的最后的遗影。”参见“ 遗像 ”。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水竹 shuǐ zhú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唐 孟郊 《旅次洛城东水亭》诗:“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 宋 苏辙 《五郡》诗:“当道沙尘类 河 北,依山水竹似 江 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冶源》:“今州南四十里 临朐县 有 冶源 ,亦名 冶泉 ,有水竹之胜。”
(2).竹的一种。禾本科。生于河岸、湖旁、灌丛中或岩石山坡。竹材甚韧,宜劈篾编器物;笋可食。分布于我国 长江 流域以南各地。 唐 戎昱 《骆家亭子纳凉》诗:“生衣宜水竹,小酒入诗篇。”  ——《漢語大詞典》
写 ( 寫 ) xiě
写 [ xiě ]
  1. 用笔作字:~字。~作。编~。
  2.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悠闲(悠閒)yōu xián
见“ 悠閒 ”。
亦作“ 悠闲 ”。 谓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四出:“几日来与老亲海滨遵处,终日悠閒,好乐也呵!”《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子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閒自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谋隐’无成,才是沦落,可见‘隐’总和享福有些相关,至少是不必十分挣扎谋生,颇有悠闲的馀裕。”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