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树三叹息,岁寒同缱绻。
蒲道源〔元代〕《春晚山茶始开示德衡弟》
山茶本冬花,憔悴遂开晚。侪辈斗芬芳,己独尚息偃。
及兹春事深,渥丹始赫烜。参列姚魏前,正色无婉娩。
因之观我生,平昔匪骄蹇。衡门自栖迟,临老遇推挽。
朱紫皆少年,迹亲心自远。华颠岂怀荣,田里幸得返。
功名船上滩,岁月轮下坂。抚树三叹息,岁寒同缱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抚 ( 撫 ) fǔ
抚 [ fǔ ]
- 慰问:~恤(安慰和周济)。~慰。安~。~爱。
- 扶持,保护:~养成人。
- 轻轻地按着:~摩。~摸。~琴(弹琴)。~今追昔。
- 同“拊”。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三叹(三歎)sān tàn
亦作“ 三叹 ”。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漢語大詞典》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漢語大詞典》
息 xī《國語辭典》
息 [ xí ]
名- 呼吸时出入的气。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斋志异·卷七·青娥》:「略闻香息,心愿窃慰。」
- 子女、儿子。如:「子息」。《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弱息仅存,亦为庶产。」
- 利钱。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 音讯、音信。如:「消息」、「信息」。
- 赘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偏风。」通「瘜」。
- 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 呼吸、喘气。《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休憩、放松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 繁殖、滋长。《荀子·大略》:「有国之君,不息牛羊。」《战国策·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岁寒(歲寒)suì hán
(1).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唐 黄滔 《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江陵 素畏 襄阳 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 胡三省 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4).喻困境,乱世。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谈美初交,利乖岁寒。” 南朝 宋 鲍令晖 《拟客从远方来》诗:“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5).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梁 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漢語大詞典》
(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江陵 素畏 襄阳 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 胡三省 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4).喻困境,乱世。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谈美初交,利乖岁寒。” 南朝 宋 鲍令晖 《拟客从远方来》诗:“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5).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梁 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缱绻(繾綣)qiǎn quǎn
(1).纠缠萦绕;固结不解。《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繾綣。” 马瑞辰 通释:“繾綣即紧絭之别体。” 高亨 注:“繾綣,固结不解之意。”
(2).引申为不离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繾綣从公,无通外内。” 杜预 注:“繾綣,不离散也。”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昔余与子,繾綣东朝。”
(3).缠绵。形容感情深厚。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繾綣。” 宋 王安石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诗:“久留非可意,欲去犹繾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诗:“赠诗慰繾綣,俛仰空徘徊。”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繾綣之情,兄固有之,弟亦何能不尔也。”
(4).引申为结交。 清 金人瑞 《桃源行》:“父老十数引儿童,笑迎生客相繾綣。” 清 陆次云 《圆圆传》:“ 圆圆 曰:‘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曷不缔交於 吴将军 ,庶缓急有藉乎?’ 畹 曰:‘斯何时,吾欲与之繾綣,不暇也。’”
(5).特指男女恋情。 唐 元稹 《莺莺传》:“留连时有恨,繾綣意难终。” 清 赵执信 《谒金门·赠金仙》词:“谁送暗香来枕畔,顿成新繾綣。”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五场:“叫郎君多谢你深情缱绻,用什么表心中的万语千言!”
(6).引申为幽会。 宋 陆游 《避暑漫抄》:“不过执衣侍膳,未尝得一繾綣。”《红楼梦》第十六回:“﹝ 秦钟 ﹞又与 智能儿 几次偷期繾綣,未免失於检点。”
(7).指夫妻关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天须开眼!覷了俺学士哥哥,少年登第,才貌过人,文章超世,於人更美满。却教我,与这匹夫做繾綣?”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你则为鸞交凤友,更和这燕侣鶯儔,则为俺爷毒害,分繾綣,折绸繆。”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二折:“常言道夫乃是妇之天,若成了欢娱繾綣,儘今世永团圆。”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不离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繾綣从公,无通外内。” 杜预 注:“繾綣,不离散也。”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昔余与子,繾綣东朝。”
(3).缠绵。形容感情深厚。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繾綣。” 宋 王安石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诗:“久留非可意,欲去犹繾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诗:“赠诗慰繾綣,俛仰空徘徊。”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繾綣之情,兄固有之,弟亦何能不尔也。”
(4).引申为结交。 清 金人瑞 《桃源行》:“父老十数引儿童,笑迎生客相繾綣。” 清 陆次云 《圆圆传》:“ 圆圆 曰:‘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曷不缔交於 吴将军 ,庶缓急有藉乎?’ 畹 曰:‘斯何时,吾欲与之繾綣,不暇也。’”
(5).特指男女恋情。 唐 元稹 《莺莺传》:“留连时有恨,繾綣意难终。” 清 赵执信 《谒金门·赠金仙》词:“谁送暗香来枕畔,顿成新繾綣。”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五场:“叫郎君多谢你深情缱绻,用什么表心中的万语千言!”
(6).引申为幽会。 宋 陆游 《避暑漫抄》:“不过执衣侍膳,未尝得一繾綣。”《红楼梦》第十六回:“﹝ 秦钟 ﹞又与 智能儿 几次偷期繾綣,未免失於检点。”
(7).指夫妻关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天须开眼!覷了俺学士哥哥,少年登第,才貌过人,文章超世,於人更美满。却教我,与这匹夫做繾綣?”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你则为鸞交凤友,更和这燕侣鶯儔,则为俺爷毒害,分繾綣,折绸繆。”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二折:“常言道夫乃是妇之天,若成了欢娱繾綣,儘今世永团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