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沙场烽火隔天山,

钱起唐代〕《送张将军征西(一作西征)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沙场烽火隔天山,
铁骑征西几岁还。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计日霜戈尽敌归,
回首戎城空落晖。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沙场烽火天山

沙场(沙場,沙塲)shā chǎng
亦作“ 沙塲 ”。
(1).平坦的沙地。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臺之乐也。” 晋 成公绥 《洛禊赋》:“临清流,坐沙场,列罍樽,飞羽觴。”
(2).指沙漠。 唐 李咸用 《送山月》诗:“雪压塞尘清,鵰落沙场阔。” 明 李梦阳 《送李帅之云中》诗:“沙塲缓轡行射鵰,秋草满地单于逃。” 清 孙枝蔚 《明妃词》:“嫁向沙塲容易老,君王岁岁愿防边。”
(3).指战场。 唐 祖咏 《望蓟门》诗:“沙塲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 蓟城 。” 元 朱凯 《昊天塔》第四折:“ 杨延景 全忠全孝,捨性命苦战沙场。”《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唐 兵被 梁 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为沙场之鬼。”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九:“ 潘汉五 血洗 纪家村 , 纪怀仁 一家烧死八口,还有 纪怀仁 、 纪怀礼 、 再奎 等三人战死在沙场。”  ——《漢語大詞典》
烽火 fēng huǒ
(1).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击数牛饗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三国志·魏志·陈泰传》:“遂进军 高城岭 ,潜行,夜至 狄道 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要取 褒姒 一笑,向 驪山 之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来。”
(2).指战争、战乱。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 吴淞 入 江 ,逼 镇江 ,登 金山 望祭 明太祖 陵。烽火达 江寧 ,俄,退次 崇明 。” 杨朔 《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 婀娜 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漢語大詞典》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天山 tiān shān
(1).山名。(1)一名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杭爱山脉 。 北魏 太延 四年(公元438年) 拓跋焘 击 柔然 ,从 浚稽山 北向 天山 ,即此。(2) 唐 时称 伊州 、 西州 以北一带山脉为 天山 。也称 白山 、 折罗漫山 。 伊州 、今 新疆 哈密县 ; 西州 ,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 亚洲 中部的大山系。横贯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部,西端伸入 苏联 中亚细亚 。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 塔里木 、 准噶尔 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