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夜凉
唐 高适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唐 罗邺 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 酒醒月移窗影畔,夜凉身在水声中。
唐 韦庄 夏夜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唐 皎然 寄昱上人上方居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骈字类编》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唐 罗邺 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 酒醒月移窗影畔,夜凉身在水声中。
唐 韦庄 夏夜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唐 皎然 寄昱上人上方居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骈字类编》
河汉(河漢)hé hàn
(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庄子·齐物论》:“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
(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
(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漢語大詞典》
(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
(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
(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箔 bó《國語辭典》
箔 [ bó ]
名- 金属打成的薄片。如:「锡箔」、「铝箔包」。《宋史·卷一○·仁宗本纪二》:「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饰佛像。」
- 祭祀时焚化的用纸。如:「冥箔」。
- 用细竹或芦草编成的养蚕器具。如:「蚕箔」。《齐民要术·卷五·种桑柘》:「比至再眠,常须三箔;中箔上安蚕。」注:「下箔障土气,上箔防尘埃。」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暮鸟已安巢,春蚕看满箔。」
- 帘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出南
洛阳伽蓝记王略从容閒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 ——《韵府拾遗 覃韵》
轩 ( 軒 ) xuān
轩 [ xuān ]
-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驾(帝王的车驾)。~冕(卿大夫的车和礼服是分等级的,借以指官爵禄位)。~轾(车前高后低称“轩”,车前低后高称“轾”,用来喻高低优劣)。
-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门、窗、楼板或栏杆。
- 高:~敞。~昂。~然大波。
- 〔~辕〕a.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b.车辕;c.古代星名之一;d.复姓。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