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秦韬玉唐代〕《边将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无定河边蕃将死,
受降城外虏尘空。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剑光百捷掌中

剑光(剑光)
唐 李贺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唐 秦韬玉 边将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唐 皎然 送穆寂赴举 剑光既陆离,琼彩何璘玢。  ——《骈字类编》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电 ( 電 ) diàn
电 [ diàn ]
  1. 物理学现象,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用以使灯发光、机械转动等:~力。~能。~热。~台。
  2. 阴雨天,空中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光:闪~。雷~。
  3. 指电报:通~。贺~。
  4. 指打电报:~邀。~汇。~告。
  5. 遭受电流打击:~了我一下。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百捷
    唐 秦韬玉 边将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骈字类编》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掌中 zhǎng zhōng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宋 陆游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2).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