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池面卷烟波,莹香水、一奁明镜。

谢逸宋代〕《蓦山溪(月夜)

霜清木落,深院帘栊静。池面卷烟波,莹香水、一奁明镜。修筠拂槛,疏翠挽婵娟,山雾敛,水云收,野阔江天迥。
红消醉玉,酒面风前醒。罗幕护轻寒,锦屏空、金炉烬冷。星横参昂,梅径月黄昏,清梦觉,浅眉颦,窗外横斜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池面卷烟香水一奁明镜

池面
唐 章碣 观锡宴 鱼衔嫩草浮池面,蝶趁飞花到酒边。
唐 韩偓 残春旅舍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唐 杜荀鹤 夏日登友人书斋林亭 蝉噪槛前遮日竹,鹭窥池面弄萍鱼。  ——《骈字类编》
卷烟(卷煙)juǎn yān
见“ 捲烟 ”。
亦作“ 捲烟 ”。 烟丝加入各种调料后,用盘纸卷制成的有一定长度、粗细的烟支。也叫烟卷、香烟。 沙汀 《记贺龙》二七:“说着他又重新装起烟来。而那个青年人也把卷烟摸出来了。”
即纸烟。又称“烟卷”或“香烟”。 沙汀 《记贺龙》二七:“说着……那个青年人也把卷烟摸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1.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2.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3.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4.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5.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6. 姓。如汉代有波俊。
  1.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2.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1.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1. (一)​之又音。
莹 ( 瑩 ) yíng
莹 [ yíng ]
  1. 光洁像玉的石头。
  2. 光洁,透明:晶~。~白。~澈。~洁。
香水 xiāng shuǐ
(1).芳香的水。 晋 张勃 《吴录》:“ 端溪 有 端山 ,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水。” 唐 白居易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之一:“洞房门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2).泉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魏 武陵 中有泉谓之 香水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一説 香水 在 并州 香山 ,其水香洁,浴之去病。”
(3).佛家供佛的水。用香料和水制成。梵语称“閼伽”。《如意轮仪轨》:“由献閼伽香水故,行者三业清浄,洗染烦恼垢。”
(4).化妆品名。用香料、酒精和蒸馏水等制成。 老舍 《茶馆》第三幕:“带点香水,好好喷一气,这里臭哄哄的!”  ——《漢語大詞典》
一奁(一奁)
元 朱德润 次韵王继学参政题美人图 其二 对镜写真 两面秋波随彩笔,一奁冰影对钿花。
元 倪瓒 烟雨中过石湖三绝 其一 烟雨山前度石湖,一奁秋影玉平铺。  ——《骈字类编》
明镜(明鏡)míng jìng
(1).明亮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於生铁而窥於明镜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联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水深无波,像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山的倒影和当空飘游的白云。”
(2).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沧波底,鱼鳖朋,覆盆寃,待明镜。”参见“ 明镜高悬 ”。
(3).喻月亮。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明 刘基 《怨王孙》词:“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明 高柄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梦回明镜没,寂歷闻幽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