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

马致远元代〕《【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

春将暮,花渐无,春催得落花无数。春归时寂寞景物疏,武陵人恨春归去。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真写到半张却带草,叙寒温不知个颠倒。

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不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

从别后,音信杳,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

八千里,愁万缕,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

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和泪谨封断肠词,小书生再三传示。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江梅态,桃杏腮,娇滴滴海棠颜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桃花嫣然三月天,只不见去年人面。

蝶慵戏,莺倦啼,方是困人天气。莫怪落花吹不起,珠帘外晚风无力。

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滚水冷定也,再撺红几时得热。

相思病,怎地医?只除是有情人调理。相偎相抱诊脉息,不服药自然圆备。

心窝儿兴,奶陇儿情,低低的啀声相应。舌尖抵着牙缝冷,半合儿使的成病。

香罗带,玉镜台,对妆奁懒施眉黛。落红满阶愁似海,问东君"故人安在"?

青纱帐,白象床,晚凉生月轮初上。谁家玉箫吹凤凰,教断肠人越添惆怅。

如年夜,人乍别,角声寒玉梅惊谢。梦回酒醒灯尽也,对着冷清清半窗残月。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琴愁操,香倦烧,盼春来不知春到。日长也小窗前睡着,卖花声把人惊觉。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龙墨兔毫花笺音耗

磨 mó/mò《國語辭典》

磨 [ mó ]

  1. 摩擦而使物品光滑或锐利。如:「磨光」、「磨刀」。
  2. 将物研细。如:「磨细」、「磨粉」、「磨墨」。
  3. 消灭、泯灭。《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4. 纠缠不休。如:「你真是会磨,竟然让他答应了!」《三侠五义·第五回》:「连包兴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爷今日叫疯子磨住了。』」
  1. 艰难、阻碍。如:「好事多磨」。
  1. 纠缠不休的。如:「磨功」。

磨 [ mò ]

  1. 两块圆形的石盘相合,当中有轴,推转上面一石,用来碾碎谷物的器具。如:「石磨」、「磨房」。也称为「磨 盘」。
  1. 推动磨子将谷物碾平。如:「磨豆腐」、「磨豆浆」。
  2. 掉转,多指车辆。如:「巷子太窄,没法子磨车。」
龙墨(龙墨)
玉海雍熙三年正月钱俶进草书绢图二翌日墨诏奖谕赐玉砚一金匣副之龙凤墨百挺红绿笔百管盈丈纸百轴  ——《骈字类编》
染 rǎn《國語辭典》

染 [ rǎn ]

  1. 著色于布帛等物体上。如:「染布」、「染丝帛」。
  2. 书画时著色落墨。如:「挥染」、「洒染」。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授笔成章。……染毕,命藏于宝箧之内。」
  3. 沾著、沾污。如:「一尘不染」。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诗:「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
  4. 感受、感染。如:「熏染」、「传染」。《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董西厢·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当以药理之。」
  1. 男女间的不正常关系。如:「两人有染」。
  2. 姓。如晋代有染闵。
兔毫 tù háo
(1).兔毛。《初学记》卷二一引 晋 王羲之 《笔经》:“ 汉 时诸郡献兔毫,出 鸿都 ,惟有 赵国 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
(2).用兔毛制成的笔。亦泛指毛笔。 唐 罗隐 《寄虔州薛大夫》诗:“海鹏终负日,神马背眠槽,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金 萧贡 《假梅》诗:“莫道 去非 诗破的,兔毫那解写花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四》:“ 吴兴 自兔毫外,有鼠毫、羊毫二种。” 清 龚自珍 《鹧鸪天》词:“兔毫留住伤心影,输与 杭州 老画师。” 叶圣陶 《六幺令》曲:“兔毫在握,賡续前书尚心热。”  ——《漢語大詞典》
倩 qiàn《國語辭典》

倩 [ qiàn ]

  1. 古时男子的美称。《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唐·颜师古·注:「倩,士之美称,故云魏倩也。」
  2. 女婿。如:「贤倩」、「妹倩」。《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黄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1. 美好。如:「巧笑倩兮」、「倩女」。《红楼梦·第三七回》:「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1. 请人代为做事。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宋·黄庭坚〈即席〉诗:「不当爱一醉,倒倩路人扶。」
花笺(花箋,花牋)huā jiān
精致华美的笺纸。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 河北 、 胶东 之纸。” 宋 孙光宪 《河传》词:“襞花笺,艳思牵,成篇。”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接过了稿纸来,那是他自己的造纸厂为他特制的花笺,上面的花纹是他自己的印制处给制版的。”
花牋:精致华美的笺纸。 唐 黄滔 《秋色赋》:“ 潘岳 乃惊素髮,感流年,抽綵笔,叠花牋。” 唐 王建 《宫词》之五:“内人对御叠花牋,绣坐移来玉案边。”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音耗 yīn hào
音信;消息。《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如期往伺之,日暮,并无音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