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朱元璋明代〕《钟山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朕京。
咸以六朝亨替阅,前祯祯后后嘉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古豪英王气葱葱五色

踞 jù《國語辭典》

踞 [ jù ]

  1. 蹲。如:「龙蹯虎踞」。《广韵·去声·御韵》:「踞,蹲。」汉·王延寿〈王孙赋〉:「踡菟蹲而狗踞,声历鹿而喔咿。」
  2. 伸腿而坐。如:「箕踞」。《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
  3. 倚、靠。《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后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唐·李善·注:「踞,倚也。」
  4. 占据。如:「盘踞」。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一》:「云南普名胜叛,踞阿迷州。」
蹯 fán《國語辭典》

蹯 [ fán ]

  1. 兽类的足掌。《左传·文公元年》:「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战国策·赵策三》:「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
千古 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肇 zhào《國語辭典》

肇 [ zhào ]

  1. 首度、开端。《尔雅·释诂上》:「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 ,始也。」《楚辞·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 发生、引起。如:「肇祸」、「肇事」。
  3. 端正。《国语·齐语》:「𫁟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
  1. 姓。如战国时赵国有肇贾。
豪英 háo yīng
(1).指豪杰英雄。《战国策·齐策六》:“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於民;外怀 戎 翟 、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 唐 李白 《邺中赠王大》诗:“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 明 吴易 《威宁伯王襄敏公越》诗:“豁达笼豪英,出没神鬼眩。” 陈毅 《中秋》诗:“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
(2).形容才能出众。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至德以受命,豪英高明之人辐輳归之。”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据文学比 温嶠 更聪明, 温嶠 怎及他豪英?”  ——《漢語大詞典》
王气(王氣)wáng qì
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望气者言, 舂陵城 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鬱鬱葱葱。’”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王濬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术士唤做 廖生 ……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隐隐有龙文五采,知是王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 崇祯 眼看我们 李闯王 要得天下,所以赶快挖了 李 家祖坟,泄了 李 家祖坟上的王气。”  ——《漢語大詞典》
葱葱 cōng cōng
亦作“葱葱”。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或气象旺盛。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王莽 时,謁者 苏伯阿 能望气,使过 舂陵 ,城郭鬱鬱葱葱。” 唐 李白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诗:“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庭柏鬱葱葱,红榴鏬多子。”《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吾见其文顺而不乱,色纯而不杂,以日映之,瑞气葱葱而起。”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远望是崇山峻岭,葱葱郁郁的 阴山 。”  ——《漢語大詞典》
五色 wǔ sè
(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2).泛指各种颜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簷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3).神色。参见“ 五色无主 ”。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於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漢語大詞典》
精 jīng《國語辭典》

精 [ jīng ]

  1. 良质纯净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人间世》:「鼓䇲播精,足以食十人。」
  2. 物质经过提炼后,纯净无杂质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
  3. 心神。如:「聚精会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
  4. 神怪称为「精」。如:「精怪」、「妖精」、「狐狸精」。
  5. 男性的精液。如:「遗精」、「射精」。
  1. 娴熟、擅长。如:「精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金史·卷一一○·李献甫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
  1. 细致、细密。与「粗」相对。如:「精细」、「精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
  2. 品质优良。如:「精盐」、「精兵」。《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3. 佳、最好。如:「精品」。《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妇女不彊,布帛不精。」
  4. 光、空。《水浒传·第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1. 极、甚、非常。如:「精湿」、「精瘦」。
  2. 全部、全数。《儒林外史·第五回》:「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