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觥待淮蟹,醇甘逮僮胥。
戴表元〔宋代〕《君莫夸少年一首赠余光远》
君莫夸少年,与我惫者疏。
我亦尝少年,少年君不如。
谈谐今已忘,犹有少年余。
东南山水国,早得飞长裾。
春园虎丘树,夏槛玉泉鱼。
吴妍与楚豔,过眼日千车。
当此秋风凄,游子易欷嘘。
我时未更事,意气益发舒。
出门有佳侣,遇胜不得虚。
惟忧日晷短,当去亦踌躇。
官曹人所厌,高士不肯居。
平生纵观处,最在客南徐。
姻党四面集,彩衣拥安舆。
停觥待淮蟹,醇甘逮僮胥。
道路无此愿,此愿胜乡闾。
自从抹陵归,郁郁不再摅。
三间风雨屋,僻其荒林墟。
非君好事者,谁能至吾庐。
今来建溪上,逢君屡相於。
行藏且勿问,人世有乘除。
旧狂我已悔,新锐君当祛。
男儿不用世,资身在犁锄。
临风赠君别,劝君惜居诸。
劝君重桑梓,劝君重名誉。
岁晚未相忘,频寄山中书。
我亦尝少年,少年君不如。
谈谐今已忘,犹有少年余。
东南山水国,早得飞长裾。
春园虎丘树,夏槛玉泉鱼。
吴妍与楚豔,过眼日千车。
当此秋风凄,游子易欷嘘。
我时未更事,意气益发舒。
出门有佳侣,遇胜不得虚。
惟忧日晷短,当去亦踌躇。
官曹人所厌,高士不肯居。
平生纵观处,最在客南徐。
姻党四面集,彩衣拥安舆。
停觥待淮蟹,醇甘逮僮胥。
道路无此愿,此愿胜乡闾。
自从抹陵归,郁郁不再摅。
三间风雨屋,僻其荒林墟。
非君好事者,谁能至吾庐。
今来建溪上,逢君屡相於。
行藏且勿问,人世有乘除。
旧狂我已悔,新锐君当祛。
男儿不用世,资身在犁锄。
临风赠君别,劝君惜居诸。
劝君重桑梓,劝君重名誉。
岁晚未相忘,频寄山中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停 tíng《國語辭典》
停 [ tíng ]
动- 中止。如:「停办」、「停止」、「雨停了」。
- 止留、暂时居留。如:「停留」。《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
- 放置、搁置。如:「停放」。《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棺材就停在房子中间,开了几日丧。」
- 稳当、妥贴。《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儒林外史·第五回》:「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停妥。」
觥 gōng《國語辭典》
觥 [ gōng ]
名- 用兕牛角制成的饮酒器物。如:「杯觥交错」。《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兕觥,维以不永伤。」
- 丰盛。《国语·越语下》:「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三国吴·韦昭·注:「觥,大也。」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动-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动-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淮蟹
戴表元诗停觥待淮蟹醇甘逮僮胥 ——《韵府拾遗 蟹韵》
醇 chún《國語辭典》
醇 [ chún ]
形- 酒味浓厚。如:「醇酒」。《文选·嵇康·琴赋》:「兰肴兼御,旨酒清醇。」
- 质朴。《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儿宽等推文学至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关决于丞相,丞相醇谨而已。」通「淳」。
- 纯一不杂。《书经·说命中》:「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通「纯」。
- 味道浓厚的酒。宋·苏轼〈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饮〉诗:「昨想玉堂空冷彻,谁分银榼送清醇?」
- 化学上称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为「醇类」。即烃分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常用于有机合成中,亦可作溶剂、清洁剂、饮料、燃料等多用途。
甘 gān《國語辭典》
甘 [ gān ]
形- 甜美的。如:「味香甘甜」。《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
- 美好。《诗经·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晋·陶渊明〈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 姓。如秦代有甘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顺遂。《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 乐意、情愿、自愿。如:「甘愿」、「甘拜下风」、「自甘堕落」。《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逮 dài/dǎi《國語辭典》
逮 [ dài ]
动- 及、赶上、达到。如:「力有未逮」。《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追捕、捉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禹坐要斩,请逮捕广汉。」《明史·卷一六五·丁瑄传》:「田主诉于县,县逮(邓)茂七。不赴。」
- 及、到。表时间。《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
逮 [ dì ]
- 参见「[[逮逮]]」条。
逮 [ dǎi ]
动- 方言。捉。如:「逮到」、「逮住」、「官兵逮强盗」。
僮 tóng/zhuàng《國語辭典》
僮 [ tóng ]
名- 未成年的人。《說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春秋左氏音義之六》:「八歲至十九歲為殤。」
- 奴僕、奴婢。如:「家僮」、「書僮」。《文選·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
- 姓。如漢代有僮尹。
僮 [ zhuàng ]
名-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即壯族。參見「壯族 」條。
胥 xū《國語辭典》
胥 [ xū ]
名- 古代掌管捉捕盗贼的官,后泛指小吏。如:「胥吏」。唐·柳宗元〈封建论〉:「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宋·梅尧臣〈田家语〉诗:「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 姓。如春秋时晋有胥甲。
- 等待。《孟子·万章上》:「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 视察。《诗经·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 相、互相。《书经·大诰》:「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公羊传·桓公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 皆、都。《诗经·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傚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天文斯观,民胥以傚。」
- 语末助词。表示语气。《诗经·大雅·韩奕》:「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