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母子惟慈孝,心胸无棘荆。

许及之宋代〕《慈竹

母子惟慈孝,心胸无棘荆。斑衣供稚子,深觉负平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母子慈孝心胸棘荆

母子 mǔ zǐ
(1).母亲和儿子。《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以汝夫妇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离。”《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説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
(2).本源。偏义复词,偏于“母”。《朱子语类》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聪明为魄也’,只説得大概,却更有个母子,这便是坎离水火,煖气便是魂,冷气便是魄。” 清 翟灏 《通俗编·母子》:“母子犹云本元。今人多有此语,如所谓母子酱油之类。”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慈孝 cí xiào
孝敬。《国语·齐语》:“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清 戴名世 《朱烈女传》:“ 道新 每为人言其姑慈孝类如此。”  ——《漢語大詞典》
心胸 xīn xiōng
(1).犹心中,内心。《后汉书·隗嚣传》:“今 孺卿 当成败之际,遇严兵之锋,可为怖慄,宜断之心胸,参之有识。”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君今幸未成老翁,二十八宿罗心胸。” 茅盾 《子夜》一:“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 吴老太爷 的心胸。”
(2).胸怀,胸襟。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唐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诗之一:“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我自露臺上凭栏闲眺,颇觉得心胸开豁。”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她对 老黄 提了意见, 老黄 思想有抵触,心胸狭隘,怕他日后打击报复。”
(3).抱负。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马维翰 ﹞《咏梅》云:‘雅值心知原欲笑,淡无人赏亦终开。’其心胸可想。” 梁斌 《播火记》十九:“ 贾湘农 看着面前这一伙农民群里的英雄好汉,都是这样有心胸、有肝胆、有热血的,这时他觉得实在高兴。”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棘荆 jí jīng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园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朱亥 无谋先惧 秦 ,要将金寳赂仇人;若非 周霸 真君子, 魏国 城池尽棘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