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成都画师称要叔,不独锦鸡兼写竹。

杨维桢元代〕《题赵仲穆临黄筌秋山图

成都画师称要叔,不独锦鸡兼写竹。李升笔法最称神,万里云山出西蜀。

重峦叠嶂金碧堆,丹崖枫树如花开。银河著地可望不可到,上有仙家十二之琼台。

峨眉玉垒天边落,万雉金城连剑阁。雪山西蜀为武担,石镜清辉缠井络。

江边里牯似沈犀,水怪不敢湍金堤。支机石在严真观,浣花水落少陵溪。

蜀王宫殿牛羊下,鼓吹却入鸡豚社。雪飞水磨旧敲茶,春酿郫筒荷熟鲞。

草田麦垄烟光薄,交鹿呦呦雉角角。何处山僧赤脚归?空林野水日欲落。

吴兴小赵精天机,出入内府阅秘奇。亲摹此本第一幅,闭户三月忘朝饥。

老夫平生有山癖,草玄亭前双眼碧。江上何处未归来,黄鹤高楼吹铁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成都画师不独锦鸡

成都 chéng dū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漢語大詞典》
画师(畫師)huà shī
画工;画家。 隋 薛道衡 《昭君词》:“不蒙女史进,更无画师情。” 宋 梅尧臣 《看山寄宋中道》诗:“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原来这 江雪渔 是一位画师。”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1.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1.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2.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3.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4.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1.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2.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1.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2.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3.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4.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5.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1.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2.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1.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2.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3. 姓。如漢代有要競。
      1.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2.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4.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5.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叔 shū《國語辭典》

      叔 [ shú ]

      1. 稱謂:➊ ​ 用以稱父親的弟弟。如:「叔父」、「叔侄」。➋ ​ 用以稱丈夫的弟弟。如:「小叔」。➌ ​ 用以稱父親平輩朋友中年紀小於父親的人。如:「王叔叔」。
      2. 姓。如漢代有叔壽。
      1. 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2. 衰微、衰末。參見「叔世」、「叔季」等條。
      不独(不獨)bù dú
      不但,不仅。《韩非子·孤愤》:“凡法术之难行,不独万乘,千乘亦然。” 唐 李咸用 《题陈将军别墅》诗:“不独春光堪醉客,庭除长见好花开。”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不独艰危忧水旱,前筹更欲请长缨。” 鲁迅 《准风月谈·豪语的折扣》:“其实,这故作豪语的脾气,正不独文人为然,常人或市侩,也非常发达。”  ——《漢語大詞典》
      锦鸡(錦雞,錦鷄)jǐn jī
      亦作“ 锦鷄 ”。一种鸟。形状与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多饲养来供玩赏。 前蜀 韦庄 《望远行》词:“ 谢 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东隣畜锦鷄,西隣养鸚鵡。”  ——《漢語大詞典》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1.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2.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3.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4.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1.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写 ( 寫 ) xiě
      写 [ xiě ]
      1. 用笔作字:~字。~作。编~。
      2.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