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王者惟有鉴,学者惟有谟。

黎贞明代〕《访白鹿洞书院

古贤去已远,千载无真儒。滔滔声利者,立教各以殊。

蜂虿异端起,颓风动堪舆。急功数睢鞅,乱德首翟朱。

炎刘贵黄老,典午尚清虚。正道既已屈,斯文那能舒。

所以蠹孽起,中原生虫蛆。五湖迭兴替,黄屋为穷庐。

干戈日流血,腥膻秽寰区。沙门虚无教,大兴南朝都。

唐相重其道,梁武舍其躯。遂使天下士,靡然从所趋。

炫烂蛊心目,薰陶入肌肤。惑世既已远,孰能究其馀。

韩公昌黎伯,不避斧钺诛。一鸣通其志,争恨羽翼孤。

更益炽其焰,胡能塞其涂。祇令学礼者,俯首空嗟吁。

堂堂炎宋兴,治化中古无。周程应时出,吾道其来苏。

示以四勿箴,启以太极图。至哉考亭老,博约谁能如。

大振濂洛学,上续洙泗徒。镛钟出东序,叩之震江湖。

润泽若时雨,甄陶似烘炉。王者惟有鉴,学者惟有谟。

坐令风俗改,骎骎追唐虞。出守南康军,乘风之舞雩。

于以安所适,于以卜所居。摩空五老下,峨然建庭除。

白鹿颜其扁,五车储其书。时趋物亦改,废兴与之俱。

颓垣卧云烟,敝础迷蓁芜。狐兔自出没,鹰鸦竞相呼。

我来重叹息,三顾仍踌躇。圣朝贵文教,重才别贤愚。

相将见此屋,突兀庐山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王者惟有学者惟有

王者 wáng zhě
(1).帝王,天子。《公羊传·成公元年》:“然则曷为不言 晋 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史记·伯夷列传》:“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唐 张说 《奉和千秋节宴应制》:“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心。” 清 凌扬藻 《蠡勺编·僣立楚齐策文》:“职在牧民,廼知王者为通器。”
(2).指同类中之特出而无与伦比者。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
(3).钱的别称。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寳 , 玄宗 问其家财多少?曰:‘臣请以一縑繫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縑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者’,以有‘元寳’字也。”
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邢昺 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宋 苏辙 《新论中》:“当 战国 之强,诸侯无道,然 孟子 亦以为有王者起。”  ——《漢語大詞典》
惟有 wéi yǒu
只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宋 苏轼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  ——《漢語大詞典》
鉴 ( 鑒 ) jiàn
鉴 [ jiàn ]
  1. 镜子。
  2. 照:光可~人。
  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
学者(學者)xué zhě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漢語大詞典》
谟 ( 謨 ) mó
谟 [ mó ]
     ◎ 计谋,策略:~士(谋士)。~猷(计谋,谋略)。宏~。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