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栏前,清和时候,约诉缠绵意。
深闺岑寂,见朱扉曲曲、铜龙双闭。坐觉春阴寒尚峭,不断氤氲炉气。
远岫低云,浓花着雨,可是伊风味。红笺小叠,此情何处相寄。
朝暮镇是无聊,湘娥泪湿,空向花枝倚。病里腰肢慵似柳,尽日三眠三起。
芍药栏前,清和时候,约诉缠绵意。眼看春尽,那人应是归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芍药(芍藥)sháo yào
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供观赏。根可入药。《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后因以“芍药”表示男女爱慕之情,或以指文学中言情之作。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清文满篋,非惟芍药之花;新製连篇,寧止蒲萄之树。” 明 无名氏 《驻云飞·闺怨》曲:“芍药谁相赠,孔雀何年开画屏?”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玉臺清製,非惟芍药之文;太甲仙函,即擅《灵飞》之字。” ——《漢語大詞典》
栏前(栏前)
李东阳奎文阁赋初徙倚兮栏前暂徘徊兮户外 ——《骈字类编》
清和(清龢)qīng hé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漢語大詞典》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漢語大詞典》
时候(時候)shí hòu
(1).季节;节候。《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汉 何休 注:“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九月衣衫,二月衣袍,与时候不相称。” 明 宋濂 《禄命辨》:“吾闻 黄帝 探五行之精……所以定岁月,推时候,以示民用也。”
(2).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不够吃一杯茶时候,便看完一部(书)。”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们待的时候不少了。”
(3).时间里的某一点。《朱子语类》卷七六:“到这时候,合当如此变。”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看灯遇仙》:“俄止一深山,尚似二鼓时候。”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三:“ 小芹 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 ——《漢語大詞典》
(2).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不够吃一杯茶时候,便看完一部(书)。”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们待的时候不少了。”
(3).时间里的某一点。《朱子语类》卷七六:“到这时候,合当如此变。”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看灯遇仙》:“俄止一深山,尚似二鼓时候。”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三:“ 小芹 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 ——《漢語大詞典》
约 ( 約 ) yuē/yāo
约 [ yuē ]
- 绳子。
-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
- 事先说定:~见。~会。
- 邀请:~请。~集。
- 节俭:节~。俭~。
-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
- 大略:~计。~莫。~略。
-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 ◎ 用秤称:~~。~一下。
诉 ( 訴 ) sù
诉 [ sù ]
- 叙述,倾吐:告~。~苦。~愿。~衷情。倾~。
- 控告:~讼。控~。上~。申~。败~。撤~。
缠绵(纏綿,纏緜)chán mián
亦作“ 缠绵 ”。
(1).情意深厚。 晋 陆机 《文赋》:“誄缠緜而悽愴,铭博约而温润。” 唐 张籍 《节妇吟》:“感君缠绵意,繫在红罗襦。” 元 丁鹤年 《采莲曲》:“採莲復採莲,藕亦不可弃。中有不断丝,似妾缠绵意。”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序》:“邪正之辨不可混,善恶之鑑不可淆,使徒作风花雪月之词,记儿女缠绵之事,则未免近於导淫,其蔽一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一对男女从互相吸引到终于恋着,中间总不免说些应有的近于痴迷又像有点儿肉麻的缠绵话,他们却缺漏了那一段。”
(2).引申为爱悦;亲近。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遂与 郑 为夫妇,缠绵数十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八章:“两个人从此便缠绵起来,也无话不说。”
(3).固结不解;萦绕。 晋 潘岳 《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闻笛动情》:“幽恨缠绵,思之成疾。” 冰心 《往事(二)》三:“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
(4).纠缠。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一:“我不如 陶生 ,世事缠緜之。”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三折:“他退一步非灾怎免,退一步横祸缠绵。”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刘三金 越讨厌他,他越是缠绵,越是不丢手。”
(5).病久不愈。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宋云 远在絶域,因瞩此芳景,归怀之思,独軫中肠,遂动旧疹,缠绵经月。”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九:“开时闻馥鬱,枕上正缠绵。” 明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病根未除,缠绵至今。” 茅盾 《一个女性》六:“母亲的病只是不轻不重的缠绵着。”
(6).犹绵绵。连续不断。 孙中山 《建国方略·动议》:“时间动议,最妙能发于开始之前,其用处一面在防止缠绵之讨论,而同时又使能得适度之讨论。” 苏曼殊 《无题》诗:“罗幙春残欲暮天,四山风雨总缠绵。” 刘大白 《我愿》诗:“当你一心念我的时候,念一声‘我爱’,掐一粒念珠;缠绵不绝地念着。” ——《漢語大詞典》
(1).情意深厚。 晋 陆机 《文赋》:“誄缠緜而悽愴,铭博约而温润。” 唐 张籍 《节妇吟》:“感君缠绵意,繫在红罗襦。” 元 丁鹤年 《采莲曲》:“採莲復採莲,藕亦不可弃。中有不断丝,似妾缠绵意。”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序》:“邪正之辨不可混,善恶之鑑不可淆,使徒作风花雪月之词,记儿女缠绵之事,则未免近於导淫,其蔽一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一对男女从互相吸引到终于恋着,中间总不免说些应有的近于痴迷又像有点儿肉麻的缠绵话,他们却缺漏了那一段。”
(2).引申为爱悦;亲近。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遂与 郑 为夫妇,缠绵数十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八章:“两个人从此便缠绵起来,也无话不说。”
(3).固结不解;萦绕。 晋 潘岳 《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闻笛动情》:“幽恨缠绵,思之成疾。” 冰心 《往事(二)》三:“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
(4).纠缠。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一:“我不如 陶生 ,世事缠緜之。”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三折:“他退一步非灾怎免,退一步横祸缠绵。”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刘三金 越讨厌他,他越是缠绵,越是不丢手。”
(5).病久不愈。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宋云 远在絶域,因瞩此芳景,归怀之思,独軫中肠,遂动旧疹,缠绵经月。”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九:“开时闻馥鬱,枕上正缠绵。” 明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病根未除,缠绵至今。” 茅盾 《一个女性》六:“母亲的病只是不轻不重的缠绵着。”
(6).犹绵绵。连续不断。 孙中山 《建国方略·动议》:“时间动议,最妙能发于开始之前,其用处一面在防止缠绵之讨论,而同时又使能得适度之讨论。” 苏曼殊 《无题》诗:“罗幙春残欲暮天,四山风雨总缠绵。” 刘大白 《我愿》诗:“当你一心念我的时候,念一声‘我爱’,掐一粒念珠;缠绵不绝地念着。”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