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寒窗染墨,想入非非。

丁之翘清代〕《沁园春 垆头送潘镜如归新昌

弹铗无门,漂泊江南,那不思归。记秋宵把袂,襟期落落;

寒窗染墨,想入非非。北斗金高,三都文贱,冻死谁人为解衣。

君归矣,有南陔白发,绕膝相依。

还期。刷羽骞飞。慢惆怅知音世所稀。任天无老眼,权时蹭蹬;

人刚绿鬓,不久栖迟。我买江鱼,君沽鲁酒,行矣安仁醉莫辞。

销魂处,是桥霜店月,雁阵迷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寒窗想入非非

寒窗 hán chuāng
亦作“ 寒牎 ”。亦作“ 寒窓 ”。 寒冷的窗口。常用以形容寂寞艰苦的读书生活。 唐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 张宇 《送田茂卿赴都》诗:“从来俊杰知时务,莫为寒牎故絶迷。”绝,一本作“ 纸 ”。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从师入戏堂,做官极快,不用守寒窓。”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这种人,又大都是只能做官,而又只以做官为职志,既可以拿钱捐官,不必一定从寒窗苦读而来,那吗,又何乐而不做官呢?”  ——《漢語大詞典》
染 rǎn《國語辭典》

染 [ rǎn ]

  1. 著色于布帛等物体上。如:「染布」、「染丝帛」。
  2. 书画时著色落墨。如:「挥染」、「洒染」。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授笔成章。……染毕,命藏于宝箧之内。」
  3. 沾著、沾污。如:「一尘不染」。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诗:「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
  4. 感受、感染。如:「熏染」、「传染」。《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董西厢·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当以药理之。」
  1. 男女间的不正常关系。如:「两人有染」。
  2. 姓。如晋代有染闵。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1.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2.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3.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4.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5.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6.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7.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1.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2. 贪污的。如:「墨吏」。
想入非非 xiǎng rù fēi fēi
(1).《楞严经》卷九:“於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指无色界四空天之一。后以“想入非非”指意念进入玄妙境界。 清 梁廷枏 《曲话》三:“至其离奇变幻者,莫如《临川梦》,竟使 若士 先生身入梦境,与四梦中人一一相见,请君入瓮,想入非非;娓娓清言,犹餘技也。”
(2).喻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 施大哥 好才情,真要算得想入非非的了。” 鲁迅 《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峻青 《海啸》第三章:“正当他趾高气扬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感到:东面,枪炮声越来越稀疏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