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座上应刘成异物,林中稽阮邈幽期。

皇甫汸明代〕《秋日周山人见访醉酒歌

自余还北山,惟堪卧南牖。扫轨何须长者通,著书已拟潜夫就。

门题贵贱感交情,不逢亲旧话平生。秋水闻君舣舟楫,荒园一为款柴荆。

此夕凉风度虚幌,少焉微月湛华楹。开颜命醇酒,润耳发哀筝。

人世难并易别离,试从今日忆当时。座上应刘成异物,林中稽阮邈幽期。

末路冥鸿翻折羽,临风华萼讵同枝。清尊夜饮如辞醉,明镜朝来视鬓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应刘异物幽期

座 zuò《國語辭典》

座 [ zuò ]

  1. 位子、席位。如:「让座」、「入座」、「高朋满座」。
  2. 器物的托架。如:「瓶座」、「钟座」、「香炉座」。也称为「座子」。
  3. 星座。如:「狮子座」、「猎户座」。
  4. 量词。计算有底座或大型物体的单位。如:「一座山」、「两座钟」、「三座楼房」。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应刘(應劉)yìng liú
汉 末 建安 文人 应瑒 、 刘桢 的并称。二人均为 曹丕 、 曹植 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曰兴曰比,阶 应 刘 之閫奥;或草或真,藏 钟 张 之筋骨。”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 应 刘 。” 明 谢榛 《送王侍御按河南》诗:“知君最爱 应 刘 赋,更向 西园 一寄声。”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异物(異物)yì wù
(1).珍奇的东西。《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史记·刺客列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 荆軻 所欲。” 唐 元稹 《驯犀》诗:“ 贞元 之岁贡驯犀, 上林 置圈官司养……行地无疆费传驛,通天异物罹幽枉。”
(2).特指稀有的美食。《史记·郑世家》:“ 子公 之食指动,谓 子家 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 灵公 进黿羹, 子公 笑曰:‘果然!’”
(3).不同之事;其他事物。《左传·定公元年》:“ 三代 各异物, 薛 焉得有旧?” 杨伯峻 注:“物犹事也,时不同,事各异。”《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尹知章 注:“异物,谓异事非其所当习者。”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使各专其业而不见异物,惧异物之足以害其业也。”
(4).指其他事因。《墨子·尚同中》:“故古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名垂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举而入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 狐偃 之谋,假 颠頡 之脊也。”
(5).怪物。指妖魔鬼怪之类。《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若生於鬼,若生於神。” 李周翰 注:“言其异物卒然而出,令人惊怪,不知从来。縰縰莘莘,如鬼神出入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 仲躬 乃当时命匠,令一信者与匠同入井中,但见异物,即令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彼虽异物,情亦犹人。”
(6).指已死的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司马贞 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 唐 孟浩然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诗:“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明 徐渭 《〈蒋扶沟公诗〉序》:“未更寒暄,伯已化为异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骸骨衣裳,无可验证,何知吾儿遂为异物!”
(7).特指人死后遗体。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8).指人类以外的生物。《文选·贾谊〈鵩鸟赋〉》:“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张铣 注:“异物,则鵩也。” 唐 韩愈 《杂说》之三:“然吾观於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於禽兽异物者希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彼虽异物,情亦犹人。”  ——《漢語大詞典》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1.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2.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3.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1. 众多。如:「工厂林立」。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稽 jī/qǐ《國語辭典》

稽 [ jī ]

  1. 停留、延迟、拖延。南朝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之三:「回山时阻路,绝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圣旨发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轿马和家眷起身。」
  2. 积存、囤积。《史记·卷三○·平准书》:「蓄积余业,以稽市物。」
  3. 考证、考核、查考。如:「稽查」。《晋书·卷三五·裴秀传》:「博学稽古,自少知名。」
  4. 计较、责难。《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5. 卜问。《书经·洪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楚辞·王逸·卜居章句序》:「稽问神明,决之蓍龟。」
  1. 准则、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2. 姓。如春秋时秦国有稽黄。

稽 [ qǐ ]

  1. 参见「稽首」、「稽颡」等条。
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1.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2.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3. 姓。如晋代有阮籍。
邈 miǎo《國語辭典》

邈 [ miǎo ]

  1. 久遠、遙遠。《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六:「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
  1. 凌駕。《抱朴子·外篇·尚博》:「廄馬千駟,而騏驥有邈群之價。」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 輕視。漢·劉向〈戰國策書錄〉:「上小堯舜,下邈三王。」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振景拔跡,顧邈同列。」同「藐 」。
幽期 yōu qī
(1).隐逸之期约。《文选·谢灵运〈富春渚〉诗》:“平生协幽期,沦躓困微弱。” 吕延济 注:“往时已有幽隐之期,但以沉顿,困於微弱,常不能就。” 南朝 梁 沈约 《答沈麟士书》:“冀幽期可託,克全素履。”
(2).隐秘或幽雅的约会。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 石 ( 黄石公 )幽期而知贤, 张 ( 张良 )揣景而示信。”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明 高启 《漫成》诗之二:“已分栖迟不自疑,江边林下儘幽期。”
(3).指男女间的幽会。 唐 卢纶 《七夕》诗:“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